文档介绍:1、感冒发烧
■a (风热感冒)疏散风热,清肃肺气。
■①毫针刺合谷、曲池、外关、三棱针点刺大椎、 肺俞放血。
■头痛配太阳穴、风池列缺,咽痛配咽痛穴(相当 合谷穴)针尖向前臂斜刺1-2寸或少商放血,全 身酸楚配身柱,挟湿配阴陵泉,挟暑配委
■①毫针刺合谷、三阴交、地机 实证中极、次醪、 地机、寒痛关元归来艾条,气滞太冲、腹胀—— 天枢、虚证——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②耳针法:内生殖器、内分泌、
■③皮肤针法一下腹部任脉、足太阴脾经、少阴肾 经、厥阴肝经、腹股沟部、腰舐部督脉、经前1-2 日开始治疗。
■④穴位注射法:关元、地机、三阴交、血海
■不孕症:气海、关元、三阴交、子宫、百会。
10、成人腹泻
■①毫针刺中脱、天枢、足三里、 胃痛穴
■②穴位注射法:天枢、上巨虚、 Bl lmlQd
■③耳针法:大肠、胃、脾、肝、
■④胃痛穴
阴陵泉、 黄连素或 肾、交感。
11、急性腰扭伤:
■①毫针刺腰痛穴
■②阿是穴刺络拔罐、配合委中放血。
腰痛穴1、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 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个穴(左腰疼取右肢, 反之,中间取双侧)
腰痛穴2、印掌穴上1寸,左痛针尖向右,右痛针尖向左刺。
处主:肾俞、腰阳关、委中(太溪)胸椎以上痛,针尖向上刺1-2寸。
12、腱鞘囊肿:
■以围针法在囊肿局部针刺,出针后用力按 揉囊块,使之消散用艾灸局部。
13、肱(公)骨外上課炎
■①以阿是穴为中心围针并加灸,配针曲池 穴下2寸手三里,合谷
■②病痛局部施行拔、揉、拿、按法,并重 点使用拔法。
■③姜片切3-4mm后用针扎眼后贴入阿是穴。 施艾灸。
14、足跟痛:
■①毫针刺昆仓、太溪、水泉、照海、大钟
()。
■②跺脚运动。
15、尊麻疹
■①毫针刺曲池、血海、三阴交、合谷。
■②过敏穴一屈膝90。,髏骨内侧缘上2寸处, 发病3天以内的可双侧治疗,左右交替取穴, 、捻转。
16、呃逆
■①毫针内关、足三里
□ □
■②赞竹穴直下凹陷中,双侧取,拇食或双 拇指点按,让患者深吸气憋不住时再大口 哈气, 水后基本能愈.
□
□
17、小儿感冒发烧
■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 推三关,退六腑,分手阴阳,运八卦。乾、 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
18、小儿食积:
■补脾土,。 拇指侧为顺,小指侧方为逆。运八卦、推 及掐揉四横纹,摩腹、揉脐、按揉、脾俞、 肾俞、足三里、捏脊.
19、小儿泄泻
■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 土,推大肠、按揉足三里。
20、腮泉炎—
■用灯心草蘸食油或麻油点然,以雀啄状快 速灸灼双侧角孙穴(当耳尖处的发际)。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21、中风偏瘫:
■①额中线,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
■②顶中线:头顶部即百会一前顶(前顶一 )
■③顶顏前斜线,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 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至顏部胆经 悬厘引一斜线)
21、中风偏瘫:
■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 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中枢面瘫运动性失语, 流涎、脑A粥样硬化等。
■胆经悬厘: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耳前鬓 后缘直上,平角孙穴处)弧形连线的3/4与下1/4交 点处。
■顺序①额中线1针,镇静安神,右手握针
■②顶中线1针
■③顶顏前斜线4针共6只针,行针时一右手握针提插 捻转快速行针5分钟,歇5分钟,行5分钟,5分歇. 留针24-40h,根据情况而定行针过程中配合面部按 摩,上肢、下肢功能活动,跺脚运动。良好的意念 引导病人做各神钥柞活钥。
21、中风偏瘫:
■④要扶持患者做行走,不能走者用绳把應卩绑住向前拉着走,脑出血的 西医大夫不让动,要稳定后才能下床活动,这样针灸给预醒脑开窍法。 风池双、哑门()、风府(1寸)健则肢体扎针时给预活动上、 下肢。不醒人事的病人刺人中。
■取穴:1、,针尖向下刺
■ 2、肩外俞穴,肩痛穴在下肢足三里斜下1寸取
■ 3、曲池、太冲、合谷、液门、内关、人中,三阴交、委中、 极泉、尽泽
■,两眼流泪或眼晴湿润。内关提插. 抽3次手为度,大幅提插。
■三阴交45角刺激使之收缩3次(下肢)
■极泉不留针:腋窝沿经脉腋毛下边1寸,刺激上月支抽搐3次。
■尺泽不留针:上臂展开,行针从肘传到手,3次传导。
■委中不留针:仰卧,左手拿腿,右手撑针刺入委中穴,提插下肢抽搐 3次,吞咽困难一向咽喉方向刺风池、翳风、天柱。合谷向二间三间 方向刺留针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