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罗尔斯顿生态哲学观中的荒野
“荒野”是罗尔斯顿生态哲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他构建环境伦理并为该伦理寻求合法性的重要支撑,以下是搜集的一篇探究罗尔斯顿生态哲学观的,欢迎阅读借鉴。
20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日益对抗的恶化以及已经消逝在时间洪流中的繁多的生物种群,都是由简单生物在一无所有的荒野中逐步进化而来的。荒野提供了生命孕育和发展的场所,从最初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演变为今天我们仍栖居于其中的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由此产生出了一个物种丰富的精彩世界。
正是在荒野中,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完善才得以实现。荒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的多样性为生命发展的多样性提供可能。荒野的构造愈是复杂、它所容纳的内部要素愈是丰富,生命进化的过程和结果就愈加丰富多彩。“生物环境的复杂性是与人类生命的丰富性密切相关的……人类复杂的生命是环境复杂性的一种产物,也以环境的复杂性为其支撑。这种复杂性并非仅是生物性的,而且也是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人类心智最大限度的发展依赖于环境的繁富。”正是在复杂多样的荒野中,才演化出世界各地区丰富多样的人类社群。
二、人类历史中的荒野
从传统的人类意义的角度出发,荒野仅仅只是为我们提供资源性价值,并承担分解和净化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可是,从更为深层次维度来思考和审视人类社会和历史,我们会发现,荒野的角色不仅仅是人类进行经济掠夺的对象。荒野不仅是孕育和哺育生命的“母亲”,对人类来说,它还是教导人类成长的“父亲”.在远古的蒙昧时代,人类从荒野中获取维持生命的物质,在荒野的法则中积累生存的经验,并像尊敬长者那样尊敬甚至崇拜和畏惧着神秘的荒野。我们的幸运在于,人类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进程中运用得天独厚的思维能力和理性不断地改善着自身,但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这不代表我们就比其他的生物更为高贵。
荒野对于所有的生命都“一视同仁”,我们必须和其他物种寻求共同生存的方法。当更高级的生命形式进化出来时,较低级的生命形式并非就不存在了。很多低等生物留下来了,而且是生态网中很基本的成员。没有我们人类的文化,它们仍能运行;但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生存,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赖以为生的生物共同体的金字塔。这个世界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是地球的原住民,任何物种都并不因上帝的谕旨就必须降格成人类的奴仆①。
三、作为精神象征的荒野
荒野自然承载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寄托,作为一个教导者参与着人类历史。荒野自然“不仅是科学的源泉,也是诗、哲学与宗教的源泉,它能给我们以非常深刻的教育:当我们凝视着大海的怒涛或午夜的星空,或是在显微镜下窥视爬行中的粘菌原生质团中原生质的回流时,我们会产生谦卑之感”.
在远古蒙昧时代,人类在与荒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中生发了自身文化和思想的萌芽,我们自豪地称之为“文明”的所有产物---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其产生和形成本就受到自然荒野的极大影响;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思想和文化奠定了一个族群的基本文化框架并成为其文化的基本预设。我们高度评价的东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古老的年代在天然的荒野中产生的,而在文化中则成了基本的预设。
另一方面,荒野也记录着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即使在今天,世界各地石壁上的刻画也昭示着早期的人类是如何生活和表达他们感情的。可以说,荒野这座恢弘无比的博物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