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整理中医师承跟师笔
记
精品资料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带教单位
XXX医院
指导老师
XXX
继承人
XXX
跟师日期
XX年4月2
日
跟师地 点
老师诊室
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记内容
苏庆申,男、清热祛湿;虚证宜滋阴养血柔肝。 临床上还应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 以及肝胆疏泄不利的基本病机,在各证中适当配伍疏 肝利胆,理气通络之品。但应注意,对于香燥理气之 晶,不宜过量服用。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带教单位
XXX!院
指导老师
XXX
继承人
XXX
跟师日期
XX年4月18
日
跟师地 点
老师诊室
精品资料
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记内容
惠仁堂,男,37岁。以“头晕3天”前来就 诊。纳差、乏力,眠差多梦,二便通条。舌苔黄厚, 脉弦。测血压
160/110mmH璐阴潜阳、止眩定晕。 方拟大麻钩藤饮加减,拟方如下:天麻、钩藤、桓 子、黄苓、生地、柴胡、枸杞、菊花、龙骨、牡蛎、 白芷、牛膝、泽泻、陈皮、半夏、当归、炙甘草。
老师分析:此患者为祖国医学“眩晕”之范畴, 眩晕的辨证要点:
.辨脏腑眩晕病位虽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 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均可导致 肝阳上亢,其眩晕兼见头胀痛,面潮红等症状。脾虚 气血生化乏源,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觥白等; 脾失健运,痰湿中阻,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重, 耳鸣等;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 等。,
.辨虚实眩晕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一 般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 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多实,体倦乏力、耳鸣如蝉者 多虚;发作期多实,缓解期多虚。病久常虚中夹实, 虚实夹杂。
.辨体质面白而肥多为气虚多痰,面黑而瘦多为血 虚有火。
.辨标本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 火、痰、瘀为标。其中阴虚多见咽干口燥,五心烦 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气血不足则见 神疲倦怠,面色不华,爪甲不荣,纳差食少,舌淡 嫩,脉细弱。标实又有风性主动,火性上炎,痰性粘 滞,瘀性留著之不同,要注意辨别。
精品资料
XXX!院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带教单位
指导老师 XXX 继承人 XXX
跟师日期
XX年4月21
日
跟师地
老师诊室
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记内容
王广亮,男,57岁。以“头晕4天”前来就 诊。伴有颈部不适感,转头即晕。纳可、眠差,二便 通条。舌苔黄厚,脉弦。测血压 180/ 潜阳、止眩定晕。方拟大麻钩藤饮加减,拟方如下: 天麻、钩藤、杜仲、桓子、黄苓、石决明、龙骨、牡 蛎、牛膝、寄生、菊花、川号、泽泻、炙甘草。
老师分析此方临床应用:方中天麻、、石决明平
肝熄风;、桅子清肝泻火; 引血下行,配合杜仲、
桑寄生补益肝肾。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 功。若见阴虚较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较为明显 者,可选生地、、玄参、何首乌、生等滋补肝肾之 阴。若肝阳化火,肝火亢盛,表现为眩晕、头痛较 甚,耳鸣、耳聋暴作,目赤,口苦,舌红苔黄燥,脉 弦数,可选用龙胆草、丹皮、、夏枯草等清肝泻火。
便秘者可选加、或龙茶丸以通腑泄热。眩晕剧烈,呕 恶,手足麻木或肌肉困动者,有肝阳化风之势,尤其 对中年以上者要注意是否有引发中风病的可能,应及
精品资料
时治疗,可加母、生龙骨、生等镇肝熄风,必要时可 加羚羊角以增强清热熄风之力。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带教单位
XXX!院
指导老师
XXX
继承人
XXX
跟师日期
XX年4月25日
跟师地 点
老师诊室
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记内容
段上梅,女,27岁。以“纳呆、打饱嗝3 天,”脱腹胀痛,暧腐吞酸,不思饮食,大便稀,小 便无异常。舌苔厚腻,脉滑。平霓散加味,处方如 下:苍术、厚朴、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神曲、 焦山楂、鸡内金、元胡、公英、炒麦芽、炙甘草。
老师分析:平霓散功专燥湿和霓,为治疗脾霓不 和的基本方剂。许多调理脾霓的方剂,都是在此基础 上扩充而来。如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名“加味平置 散”,治宿食不化,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便秘 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与滞。本方加人参、茯 苓,名“参苓平霓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 加黄连、木香,名“香连平霓散",治食积化热,腹 痛泄泻者。《局方》还有“不换金正气散”,也是由 本方加茬香、半夏而成,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头痛 发热,呕吐泄泻者。本方合名“平”,治脾置不和, 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煎服,名 “霓苓汤”,治饮食停积,脾置不和,浮肿泄泻者。
本方与合方,名,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治 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者。“平 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