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血液凝固与抗凝
第1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一、血液凝固的概念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简称凝血
第2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血液凝固的过程
关于血液凝固与抗凝
第1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一、血液凝固的概念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简称凝血
第2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血液凝固的过程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交织成网状
网罗血细胞
血凝块
血凝块回缩
析出血清
第3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血清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即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
第4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二)凝血因子
是指血液或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第5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二)凝血因子
是指血液或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特点:
IV为Ca2+,其余均为蛋白质
除因子Ⅲ外,其它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
因子Ⅱ、Ⅶ、Ⅸ、Ⅹ、Ⅺ、Ⅻ都是无活性的酶原。需要激活,被激活的因子在右下角标a,如Ⅱ→Ⅱa
大部分凝血因子在肝合成。
因子Ⅱ、Ⅶ、Ⅸ、Ⅹ为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
第6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三)血液凝固的过程
内源性激活途径 外源性激活途径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第7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凝血过程三个阶段:
第8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9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项目
内源性凝血
外原性凝血
原因
血管损伤
组织损伤
始动因子
Ⅻ
ⅲ
因子数
多
少
凝血速度
慢
快
凝血过程
复杂
简单
内外原性凝血的区别
第10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特点:
1、凝血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
2、Ca2+在多个环节上起促凝作用。
3、凝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酶促反应连锁反应。
第11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四)抗凝系统
体液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Ⅲ:是肝脏合成的球蛋白。
作用: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
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能 使激
活的因子Ⅶ、Ⅸa 、Ⅹa失活;
肝 素: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
作用:增强抗凝血酶物质的抗凝活性
抑制凝血过程
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
第12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Ⅲ
凝血酶
结合
失活
肝素
促进结合
第13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二、纤维蛋白溶解
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
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
_
激 活 物
血管激活物
组织激活物
依赖因子Ⅻ激活物
抑 制 物
抗活化素
抗纤溶酶
纤 溶 酶
纤溶酶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_
+
+
+
第14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纤溶抑制物
1 纤溶酶
2 抗活化素
第15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
感谢大家观看
第16页,讲稿共16张,创作于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