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11 章 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
安全用电
触电急救与防护措施
接地和接零
节约用电
触电事故是指人体由于不慎触及带电体,使人体受到伤害。
按人体所受伤害方式的不同,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主要是电流通过人体点接地。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情况下,采用保护接地;在中性点接地的情况下,采用保护接零。
接地和接零
在380V/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性线连同变电所的变压
器的外壳直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一、工作接地
当某一相相对地发生短时故障时,这一相电流很大,其相熔断
器熔断,而其他两相仍能正常供电,这对于照明电路非常重要。
R0
保护接地
(2) 由于采用了保护接地,当出现漏电或一相碰壳时,外壳对地电压接近为零,故人体触及外壳时比较安全。
保护接地适用于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一般要求 R0 小于 4 。
二. 保护接地
(1) 当出现漏电或一相碰壳时,外壳未接地,此时人体触及外壳时相当于单相触电。
三. 保护接零
R0
保护接零
由于外壳与零线联接,当出现漏电或一相碰壳时,就形成单相短路或接近短路,接于该相线上的短路保护装置或过流保护装置便会动作,迅速切断电源消除触电危险。
适用于电源中性点接地
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到零线(中性线)上。
此时通过人体电流很小。
四. 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的两种不适合的接地方式
(1)不能将电气外壳接地:图11-3-4(a)
(2)不允许保护接零与保护接地混用:图11-3-4(b)
五. 保护接零与重复接地
图11-3-5
六. 民用单相供电的接线形式
图11-3-6
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
N(工作零线)
L(相线)
PE(保护零线)
~ 220 V
×
(a)
(b)
(c)
N
N
N
L
L
L
E
E
E
为了确保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为零,专设保护零线 PE。
接零正确
接零不正确
忽视接零
节约用电
(3) 降低线路损失;
(4) 技术革新;
(5) 加强用电管理。
(1) 发挥用电设备的效能;
(2) 提高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节约用电的措施
安全用电安全知识
讲课老师
住宅
220V
照明配电
动力配电
电力的传输与分配
低压供电系统
配电变压器
高压侧
低压侧
L1
N(零线)
L2
L3
金属接地体(小于4Ω )
系统的工作接地
低压供电系统中,变压器有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两种形式。
电动机
变压器
L1
L2
L1
N
L3
我国广泛应用三相四线制380/220V低压供电系统(TN系统),
其中动力配电线路采用三根相线和零线,照明配电线路采用一根相
线和零线。
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形式
1、电击
2、电伤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电击,是指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反应和病变破坏,使人出现刺疼、痉挛、麻痹、昏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等现象。
在高压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往往同时发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触电事故,绝大部分都是由电击造成的。同时,人体触电事故还往往会引起二次事故(如高空跌落、机械伤人等)。
. 2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大,伤害也越大 。一般情况下,感知电流为1mA(工频),摆脱电流为10mA,致命电流为50mA(持续时间1秒以上),安全电流为30mA。
直流电一般引起电伤,而交流电则电击、电伤两者都产生。
电流 持续的时间: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电流的频率: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最为严重 。特别是40---100赫兹的交流电对人体最危险。
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以通过心脏、中枢神经(脑、脊髓)、呼吸系统最为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