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为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教育体育局 2013 年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我
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让学生走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培识应用到实践
中,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坚持主体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
题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
应教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遇到的
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思考、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坚持时代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
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校创“合格 +特长”学生活动,把握时代脉搏,突
出人文、科技、国防、文明、环保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特
长的培养。
(四)坚持安全性和严密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
全,是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主要责任人。在组织学
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分工严谨,有条件可以邀请
家长参与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救和
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到社会实践场所(含校外教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生产实践教育基地、社区等)班主
任要和社会实践场所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
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
安全问题按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郑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人
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相关精神解决处理。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评定和考核
(一)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
划中,切实予以保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
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并作为评定“合格+学生、”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
部”、“文明学生”的一项依据。
(二)社会实践活动评定分 A(优)、B(良)、C(中)、D(差)四个等
级,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考评。
三、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开展社
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考核评估,宏观管理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工
作。
(二)教导科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处理班级反
馈的信息,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课程设置和指导考核等工作。学校要组织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