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4篇(一).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4篇(一).docx

上传人:文秘资料站 2022/7/26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4篇(一).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 4篇(一)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一
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来到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重温革命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学****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繁荣的城市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痕迹,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 4篇(一)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一
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来到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重温革命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学****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繁荣的城市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痕迹,但大别山区人民“坚定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精神永存。
短短六天的学****通过聆听精彩的辅导报告,参观革命旧址,瞻仰将军故里等活动,让我体会到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和大别山精神的伟大。
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亲历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过程。大别山区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先后走出了董心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许世友等3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许世友将军一生忠党、忠于革命,三跪慈母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郑维山将军的最后一封信让人感慨万千,顿生敬仰之情;箭下河乡口因那300多名忠魂让人肃然起敬。大别山,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在那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战争年代,大别山儿女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掀起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谱写出一篇篇气壮山河的动人史诗,铸就了厚重而辉煌的大别山精神。
通过学****革命历史,让我知道今天繁荣昌盛,和谐美好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期的国家干部,我们应该学****大别山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度,克难攻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坚定理想信念,敢于行动;认真学****勤于调研,拓宽工作思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当好党的好参谋和好助手。
参观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心得体会二
三月的大别山,已被春天的纤手装扮得俊俏而清新,一片片油菜地仿佛江南女子晾晒的方巾。油菜花的芳香弥漫在潢水河两岸,让人想到雅致、端庄。
带着向往,带着崇敬,带着虔诚,大别山――我一步步走近了你。我向往,因为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我崇敬,因为这里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岭岭埋忠骨;我虔诚,因为这里有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
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一堂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课正在展开。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和大别山干部学院老师的深情介绍,一件件烈士的遗物、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在我们眼前,潘忠汝、徐子清、舒传贤等烈士的光辉形象也在我们面前愈加清晰起来,仿佛又置身于那个血雨腥风、枪炮声声的战争年代,真切感受到90年前在这片热土上争取平等、反对压迫的英勇抗争和共产党人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
陵园里有一面纪念墙,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十三万烈士英名。当年新县总人口只有10万人,,留下姓名的却不到2万人,更多的人什么也没有留下,人们来此地只知他们共同的名字:革命烈士。
在纪念墙前,大家被烈士的献身精神震撼了,那些牺牲的人们,他们来不及道别就匆匆过完一生,他们的生命是用什么铸成的?他们的灵魂是靠什么凝结的?在世界争取自身解放史上,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民像中国共产党人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