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酶学基础知识
第1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二章 酶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酶(蛋白类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2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一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省去反应类型。
第14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EC.
乳酸脱氢酶 EC 1. 1. 1. 27
第1大类,氧化还原酶
第1亚类,氧化基团CHOH
第1亚亚类,H受体为NAD+
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流水编号
蛋白酶的系统编号
第15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编号
系统命名
习惯命名
催化的反应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乳酸脱氢酶
乳酸 + NAD+ → 丙酮酸 + NADH
L-天冬氨酸:a-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L-天冬氨酸+-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 L-谷氨酸
D-葡萄糖-6-磷酸磷酸水解酶
葡萄糖-6-磷酸酶
D-葡萄糖-6-磷酸 + H2O →葡萄糖 + H3PO4
D-果糖-1,6-二磷酸:D-甘油醛-3-磷酸裂合酶
醛缩酶
D-果糖-1,6-二磷酸 →
磷酸二羟丙酮 + D-甘油醛-3-磷酸
D-葡萄糖-6-磷酸酮醇异构酶
磷酸己糖异构酶
D-葡萄糖-6-磷酸 D-果糖-6-磷酸
L-谷氨酸:氨连接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ATP + L-谷氨酸 + NH3 →
L-谷氨酰胺 + ADP + H3PO4
第16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三、其他习惯归类命名法
单体酶和寡聚酶
单纯酶和结合酶
恒态酶和调节酶
胞内酶、胞外酶
第17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1.    单体酶和寡聚酶
根据酶蛋白质组成特点可将已知酶分为单体酶和寡聚酶。
(1)   单体酶
单体酶仅由单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13000~35000,不能再解离成更小的组成单位。其中许多是催化水解反应的酶,一般不需辅助因子。
在单体酶中有一些是蛋白水解酶,它们多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合成,在需要时再水解除去部分肽链转变为有活性的酶。
第18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2)   寡聚酶
已知的酶绝大多数是寡聚酶,由相同或者不同的亚基组成,它们包含两条或多条肽链,相对分子质量通常超过35000。例如,糖酵解有关的酶都是包含2~4个亚基的寡聚酶。在寡聚酶中有许多是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它们的活性可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通过别构机制进行调节。
第19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从酶的成分组成上看,可将酶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两种。或称为单纯酶和结合酶。
单成分酶(单纯酶)在催化过程中不需要辅酶,除了蛋白质外不含其他成分。如:水解酶类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脲酶、核酸酶等。
双成分酶(结合酶):又称全酶,在催化反应中需要有辅助因子,由蛋白和非蛋白两部分组成。其中非蛋白部分称为辅助因子,单纯的辅助因子不呈现酶活力,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全酶才显示活力。如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中的许多酶。
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第20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3.    恒态酶和调节酶
根据酶在代谢中所处的地位、含量与活性情况,也可以分成恒态酶与调节酶。
恒态酶是构成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体系的基本组成成分,在细胞中恒态酶的含量相对恒定,其活性仅受反应动力学系统本身的组成因素调节。
调节酶是指在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体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关键酶,它们的含量与活性常因机体的机能状况而不同。按照其活性调节方式又可分为三种类型:潜态酶,别构酶和多功能酶。
第21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1)   潜态酶
潜态酶是指那些通常以无活性的酶原状态存在,而在机能需要时再转变为活性状态的酶。这种激活调节一般以级联催化方式进行。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可逆的共价调节,即所谓的酶原激活。除了前述的消化性蛋白水解酶外,也包括那些具有生理功能的蛋白酶,例如凝血酶、溶血纤蛋白酶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调节的;二是可逆共价调节。
第22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2)   别构酶
别构酶,这些酶在结构上除了具有能和底物相结合、并催化底物进行反应的活性中心外,还具有能和效应物相结合的调节中心。
第23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3)多功能酶
多功能酶指具有一种以上催化活性的酶,他们有的是由不同亚基组成,还有一些别构酶也是多功能酶。
第24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三
4.    胞内酶、胞外酶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