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7/27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
 
 
缪小花 陈娟 吴春梅 肖爱平 郑敏
[Summary]目的 分析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依据,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从我院2015年2月~2血处理时,需共同输入适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PLT),进而达到治疗目的[2]。近年来,我院对大量输血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和PLT变化领域加大了关注度和重视度。本研究选取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4 h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为23~56岁,平均(±)岁;体重为(±)kg;ISS评分为(±)分;创伤性大出血15例,外科手术大出血12例,产科出血10例,消化道大出血9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3]:①各条件均满足此研究标准;②均自愿接受此次诊治。
排除标准[4]:①以往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心肺疾病;②存在先天性凝血障碍者;③术前接受抗凝药物治疗者。

入室后,给予常规性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开放静脉通路2或3条,开通静脉通路后,给予乳酸钠林格溶液维持血容量。
开始手术后,若失血量<800 ml,先给予人工血浆代替血容量补充。失血量>1000 ml则输注新鲜冰冻及浓缩红细胞血浆,保持手术过程中血红蛋白>80 ~100 g/L,如失血量>100%,则输注5~10 ~5 U/10 kg PLT,术中中心静脉压需保持在高血容量12~15 cmH2O。手术完成后,将患者送入普通病房或ICU病房,可带气管插管。

46例患者输血前、输血后6 h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a)、凝血酶原时间(PT)用贝克曼ACL TOP 700血凝仪测定。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PLT采用希森美康XN 9000血球计数仪测定。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输血后的FIB、Pa均低于输血前,TT、APTT、PT、INR指标均高于输血前(P<)(表1)。
、HGB、PLT的比较
输血后的Hct、HGB均高于输血前,PLT低于输血前(P<)(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逐步发展,输血技术也在逐步改进,成分输血已在现代临床中得到普遍应用。合理配合血液成分可避免大量补液或输入RBC造成凝血因子被稀释而引发再出血[5]。针对严重出血的患者,不仅需输注红细胞悬液,还需合理配置冷沉淀、FFP、PLT。及时、准确地评价和处理大量输血时的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后具有直接影响[6]。因此,怎样有效、科学地大量输血,如何将输血风险合理降低,逐步发展为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
人体发生休克或严重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