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联的正确写法
2019-01-01
< ” ” 0 对长雾等 ”天海”
喜,,、“善”对“恶”、
对“地久”、“父慈”对“子 、“狂风”对“骤雨”、“珊 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
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 《送俞驾部》云:“何时。。舟上,远见炉峰迎”;《送张子野》云:“不知从
此去,当见复何如”;《和王尉》云:“度鸟不曾下,新文谁寄评”;《昼寝》 云:“及尔寂无虑,始知机尽空”,
《》()。如此者不可胜举,诗家谓之“十字格”。老杜亦时有此格,如《放 船》云:“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对雨》诗云:“不愁巴道路,恐湿汉 旌旗”;《江月》云:“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今人用之者殊少也”。
十二、问答对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
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
此种对法,以一问一答方式为之。然答语不可过于直率,须把诗意荡开, 方能显出含蓄与蕴藉。
十三、借韵对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寻。厨一作庖)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住山今十载,明日乂迁居;
因寻樵子径,为到葛洪家;
此种对法,乃是借同音字以为对仗。如借“杨”为“羊”,以对出句之 “鸡”字,借“下”为“夏”,以对下句之“秋”,借“迁”为“千”,以对 上句之“十”字,及借“子”为“紫”,借“洪”为“红”,而琢成对仗。明 俞弁《逸老堂诗话》云:“《天厨禁商》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 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 对“迁”。《朱子脩诗话》谓其论诗近于穿凿。余谓孟浩然有“庖厨具鸡黍, 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老杜亦有“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 “枸”对“鸡”。韩退之云“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以“鱼”对 “爵”。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有此格,何谓穿凿哉?”
十四、虚实对
触舶争利涉,来往接风潮;(孟浩然:访天台)
触舶为实字,来往为虚字;利涉为虚字,而风潮为实字。如此相对,称为 “虚实对”,亦有以“交股对”目之者。
十五、交股对
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王安石)
出句之第四字“密”,对下句第七字之“疏”;出句第七字之“少”,对下 句第四字之“多”。如此交互相对,称之为“交股对”。“裙拖六幅湘江水, 髻耸巫山一段云”亦同于此类。释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深叶密 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多”字当作“亲”字,世俗传写之误。洪之 意,概欲以“少”对“密”,以“疏”对“亲”。予作荆南教官,与江朝宗偶 论及此,江云:“惠洪多妄诞,殊不晓古人诗格”。此一联以“密”对“疏” 字,以“多”字对“少”字,正交股用之,所谓蹉对法也”。
十六、浑括对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武侯祠)
“伯仲之间”与“指挥若定”,在字面上虽不其工整,然整联看来,意思 却铢两悉称。如此只对意不对字面者,称之为“浑括对”。
十七、逆挽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沈德潜《说诗g话》云:“温李擅长,固在属对精工,然若工而无意, 譬之剪彩为花,全无生韵,弗尚也。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 牛”;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