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弦振动实验.docx

格式:docx   大小:8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弦振动实验.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7/28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弦振动实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弦振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弦振动形成驻波的机理、条件与特征。
测量均匀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及均匀弦线的线密度。
二、实验仪器
ZCXS—A型弦音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C
. -1
评调盘o我们可以认为波动是从骑码端 发出的,沿弦线朝劈尖端方向传播,称为入射波,再由劈尖端反射沿弦线朝骑码端传播,称 为反射波。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条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将相互干涉,移动劈尖到适合 。这时,弦线上的波被分成几段形成波节和波腹。如图2所示。
设图中的两列波是沿X轴相向方向传播的振幅相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的简谐 波。向右传播的用细实线表示,向左传播的用细虚线表示,当传至弦线上相应点时,位相差 为恒定时,它们就合成驻波用粗实线表示。由图2可见,两个波腹或波节间的距离都是等于 半个波长,这可从波动方程推导出来。
下面用简谐波表达式对驻波进行定量描述。设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为入射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相位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O”,且在X = 0 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Y1 = Acos2“(ft—x/ 入) Y2=Acos2“(ft+x/ 入) 式中A为简谐波的振幅,f为频率,入为波长,X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 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
Y1 +Y2 = 2Acos2“ (x/ 入)cos2“ft ①
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 为丨2Acos2“(x /入)I,只与质点的位置X有关,与时间无关。
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丨cos2亦(x /入)1 = 0
2“x / 入= (2k+1) “ / 2 ( k=. 2. 3. )
可得波节的位置为:
X=(2K+1) X /4 ②
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XK^—XK =[2 (K+1)+1] X/4—(2K+1) X / 4)=X / 2 ③ 又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I cos2^(X / X) I =1
2“X / X =K“ ( K=0. 1. 2. 3. )
可得波腹的位置为:
X = KX / 2= 2kX / 4 ④
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 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弦的两端是固定的,故两端点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均匀弦线的两个 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其数学表达式为:
L=nX / 2 ( n=1. 2. 3. )
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
X = 2L / n ⑤
式中n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
根据波动理论,弦线横波的传播速度为:
V = (T/p)i/2 ⑥
即:T = pV2
式中T为弦线中张力,p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
根据波速、上面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V=fX,将⑤式代入可得:
V=2Lf/n ⑦
再由⑥⑦式可得
p=T(n/2Lf)2 ( n=1. 2. 3. ) ⑧
即: T=p(2Lf/n) 2 ( n=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