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南宁市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措施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宁市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措施初探.doc

上传人:刘禅 2022/7/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宁市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措施初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宁市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措施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摘 要:城市内涝会严重威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笔者笔者主要从自然地理因素和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缺陷份占45﹪,8-9月份又受台风的影响,伴随有大量降雨。

南宁市四周环山,中部平坦,市区居于纺锤状的广西四大盆地之一的南宁盆地腹部,盆地周围被标高260-500米的低山丘陵环绕,市区平均海拔74-79米,整体上西高东低。邕江由西向东流经市区,将市区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部分,邕江以北地势北高南低,一般高程在72-78米之间,邕江以南地势南高北低,-。地势中部平坦而四周环山,市区又位于盆地的腹部,使得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到市区,市区平坦的地势使管道埋设坡度不大,散水时间较长,市区低洼地段极易积水,进而产生内涝。
(二)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缺陷
,排水管网历史欠账太多。南宁市老城区管道大部分建于60-80年代,老城区旧管道普遍存在超期服役的现象;且排水管网的建设时期不同,建设标准也不一样,设计标准低,管径小,年久失修,管道淤积较严重,管道内壁受腐蚀损坏严重,不能满足汛期排水要求,造成中雨、大雨必涝的状况。如华东路、华西路、高峰路、福建路等。
,管网配套不完善,设计重现期较低。
南宁虽然对于城市内涝问题进行了多次治理,但都没有得到根治。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前期整体规划没有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做出准确预测,排水管网的建设没能做到科学系统长远,缺乏长远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大部分管网的暴雨设计重现期为1年。随着城市市区面积增加较大,市政道路网初步形成,但与之配套的市政排水系统和出邕江口未完善,使地面径流不能及时进入管道。此外,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的防洪排涝标准一直偏低。随着城市大规模的扩张,标准原本就偏低的城区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进一步下降。另外,部分新建区域的雨、污水就近排入旧城区排水管网,加大了旧城区排水管网负荷,造成旧城区管道排水不畅,内涝受淹。
,天然调蓄池被毁
城市开发过程使大部分天然的调蓄池遭到破坏、减少甚至消失。南宁原来地貌多为鱼塘、湿地,随着城市的开发,城市硬底化越来越明显,市区内鱼塘等天然水体被不停填埋,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郊区变为了城区,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蓄滞渗水能力很快减退,丧失原有的调容蓄水能力,同时下游管道建设没及时跟上,管网未得到相应的改造,许多地区管网形成颈瓶效应,致使排水不畅,造成低洼地段内涝受淹。

南宁市已建成49千米江南江北防洪堤坝标准是50年一遇,但市区排涝设计标准只是雨洪同期20年一遇,各大内河出水抽排能力没有相应提升到50年一遇的标准,内河河面狭窄,坡度不太,流速较缓,尤其是市中心区的竹排冲、朝阳溪等主要内河坡度较缓,河道长,水位高,在雨洪同期时对几大主干渠出口造成顶托,上游低洼路段积水进而产生内涝。如:“七一”总渠出水口与竹排冲河道水位在雨洪同期时水位不协调,“七一”总渠出水受到顶托,致使上游路段如东葛望园路口、葛村路口等产生内涝。几条主干渠的出水口经市区竹排冲出邕江,排入竹排冲出水口至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