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临床意义与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临床意义与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4 2022/7/28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临床意义与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
成都医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临床意义与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张勇
学号
院系、年级专业医学检验系10级医学检验技术2班
指导教师刘志强
职称副教授
I
2016年1月氨酶(ALT)的比值,来探究其与重型肝炎的关系及预后意义。ALT属于氨基转移酶家族,位于人体的肝细胞浆内,把谷氨酸与***酸转化为丙氨酸与a-***戊二酸是其基本作用。其细胞内浓度是血清内浓度的一千至三千多倍。而但凡有1%的肝细胞出现坏死,血清酶便会多出一倍。这一典型的敏感特征使ALT成为全球通用的衡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生化指标。但这种检测结果也有一个缺陷,就是不具有唯一性,因为很多疾病均可能引致其值升高,不能根据其结果简单推定为引起ALT增加的原因就是肝病。
材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下半年来伊宁市友谊医院接诊的100位肝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罹患肝癌、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的病人各20位,另有重症肝炎病人40
2
位,且均处于25岁-75岁之间,男女比例为27:13。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二者的比值即AST/ALT的区间是[,],在因肝癌死亡的病例中,有4例情形严重,AST/,且患有真菌与肠道感染,以及肝肾综合症状;其余16例的AST/ALT值处于[,]之间,这当中2例还有消化道出血现象。

使用对照研究法进行临床检测一一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入院空腹抽血采样,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数值,随后就所得数据展开统计、数学处理和深入分析比对。

本实验采用了四类仪器,分别是:
(Olympus)自动型生化分析仪,型号为AU-400
2•超纯水机(艾科浦),型号为AUP-4-150G-2
瑞士三个全自动型加样仪:MicrolabSTAR、AT2Plus和HAMILTON
奥地利的ANTHOShtII酶标仪

,对所采集的数据作相应处理,并使用t检验,。
结果

病因
观察组
例数

AST/ALT比值

对照组
AST/ALT比值
60
V
1
乙肝
5
三1
5
V
1
甲肝
5
>1
20
V1
药物性肝炎
10
三1
4
10
V1
肝硬化
10
三1
不明原因
5
V1
>1
5
表2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G1
G2
G3
肝硬化
20
±
±
±
肝癌
20
±
±
±
重症肝炎
20
±
±
±
t



p
<
<
<
对上述两组数据的比值作数学分析处理,并使用t检验,其中t=,且
,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差,表明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肝炎已成为医学界的全民公害,其致病因素众多,常见致病源包括病毒、化学毒物、寄生虫以及过量酒精等。这些事物通过对肝细胞的破坏从而对肝脏及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给病人身心带来各种不适和痛苦,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一般而言,肝细胞内部存在着两种重要的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下简称
AST)和谷丙转氨酶(以下简称ALT)。二者的含量较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当中,而后者则位于细胞浆当中。两种转氨酶的含量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当肝脏受到的伤害程度较低时,肝细胞膜会受损,但是线粒体仍能够保持其完整。这种情况下,位于细胞浆当中的ALT会主动释放到血液之中;而当病人罹患的是重型肝炎时,细胞膜与线粒体均会受到破坏,那么AST与ALT都会在血液中增多。研究资料显示,AST/ALT在[,]的范围内时,肝炎预后极佳;而AST/ALT处于[,]之间时,肝炎的预后极差,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都会死亡;当AST/ALT处于[,]之间时,这一数值和肝炎的预后不构成相关性[2]。
在本次实验当中,观察组对象凡是AST/ALTV1,肝炎的预后均表现出极佳状态。这也许是由于患者的病情发展处在重型肝炎的初级阶段,即肝细胞的受损程度正由中度向重度而过度,此时的细胞功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