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吃饭只饱七八分等
孙长浩等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曾经提到一个健康理念:“吃饭只饱七八分,穿衣留下三分寒”。一直以来,被我奉行为养生“秘诀”。后来,我翻阅古代流传下来养生书籍,才发现,这一说法古已有之。
《黄帝内经?素吃饭只饱七八分等
孙长浩等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曾经提到一个健康理念:“吃饭只饱七八分,穿衣留下三分寒”。一直以来,被我奉行为养生“秘诀”。后来,我翻阅古代流传下来养生书籍,才发现,这一说法古已有之。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最早一部强调“饮食有节”的书籍。在书中,它指出饮食应该定时定量,食不过饱,并将这作为古代饮食养生的首要原则。因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饱食是脾胃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隋代的《诸病源后论》进一步指出:过饱除了引起烦闷、睡眠不好之外,还容易引起积聚不消、上腹部疼痛、四肢关节不利、面部发黑生斑、腰痛、水肿,重者可能百脉闭阻,以至减损性命。
不仅如此,古人还讲了如何避免“食过饱,饮过头”的方法。《养性延命录》中说:“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故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意思是说,饮食应少吃多餐,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否则难以消化。要经常保持那种饱而不胀满,饿而不虚空的状态。所以讲究养生的人,应该在感到饥饿之前就进食,感到口渴之前就喝水。要是已经觉得饿了再吃饭,那就会吃得很多;已经觉得非常渴了再喝水,也容易喝得过了头。
自古以来,老祖宗们都把“食不过饱”作为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一条“三少”神仙诀:“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诀了。”还有,宋代名士苏东坡的“三养”名言:“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责以养财。” “安分”与“省责”是处世的经验,而“宽胃”则是养生的经验。中医认为,脾胃处于人体的中部,是上下气机运转的枢纽。只有“宽胃”才能使人体气机通畅自如。
当然,不过饱,不是要人保持饥饿状态,“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可见,古人认为饮食养生应该不饿着,不饱着,这才是保养五脏最好的方法。
三步品咖啡
王 艳
品咖啡是一种很惬意,也很个人的行为。有人说。咖啡味苦,那是因为他用舌头在感觉咖啡的滋味;有人说。喝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