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正压空气呼吸器的使用.pptx

格式:pptx   大小:62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正压空气呼吸器的使用.pptx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7/28 文件大小:6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正压空气呼吸器的使用.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家好
1
单位:XX站
正压空气呼吸气的使用
2
一、构成部件
3
腰 带
气压表
激活阀
需气阀
面 罩
肩 带
气瓶阀
固定带扣
气 瓶
大家好
1
单位:XX站
正压空气呼吸气的使用
2
一、构成部件
3
腰 带
气压表
激活阀
需气阀
面 罩
肩 带
气瓶阀
固定带扣
气 瓶
一、构成部件
4
二、主要构成部件简介
气瓶:
注意:
1、不必用太大的劲关闭瓶阀,因为这样会使瓶阀的密封表面受损。
2、碳纤气瓶的寿命为制造日起15年
3、必须按气瓶上的规定时间到有资质的机构做法定检测
4、充气压力不得超过气瓶的额定工作压力
5、作业时不得有锐利角划伤气瓶表面
6、气瓶的碳纤维受损时不得继续使用
7、不要让充满气的气瓶在阳光下暴晒
5
二、主要构成部件简介
减压器:
6
1、减压器将瓶中的高压气源减压至大约7巴的中压,通过中压管送到供气阀经过再次减压后供使用者呼吸
2、减压器上设有压力报警装置,当气瓶内压力降到55±5巴时会发出不小于90分贝的声响报警信号
3、即使是在高湿度的空气或喷淋水中,甚至在较低温度下也不会丧失功能
4、减压器上还设置有安全压力释放阀,他的值设置在11巴左右,万一发生故障,压力升高,它会打开阀门,将压力释放,保证供气阀的正常工作
二、主要构成部件简介
减压器:
7
二、主要构成部件简介
减压器:
注意:
1、一旦减压器的安全压力释放阀有排气现象,请立即撤离工作现场,并停止使用此呼吸器,送生产厂家待故障排除后,才能继续使用;
2、可以调整减压器的报警压力,但需专人并经培训合格;
3、减压器报警哨上的喷嘴口在使用时的方向是向下的不可自行调整此方向,以免影响正常报警功能;
4、不得自行调整输出压力;
5、出现故障时,应送回生产厂家修理,不得自行拆装;
6、更换高压接口上的O型密封圈时不要弄伤密封表面。
8
二、主要构成部件简介
供气阀:
供气阀的红色按钮是开关,它有三种状态:
1、待机 这种状态下的红色按钮处于关闭,7巴的中压气被主阀阻止,只要使用者吸气,红色按钮就会被弹出;
2、吸气和呼气 使用者首次吸气时,红色按钮就会被弹出,这种状态下处于正常的吸气和呼气;
3、关闭和排气 使用完毕后要将系统内的压缩空气排尽时,只需将红色按钮往里压,供气阀就会将残余气体排除;
此状态还有一特殊功能,若供气阀万一发出故障吸不到气时,按下红色按钮可强制通气,称为旁通供气功能。
9
二、主要构成部件简介
供气阀:
注意:
1、万一出现供气阀吸不到气,必须立即按下红色按钮,立即离开现场到安全场所;
2、供气阀没有连接到面罩上时,请不要从阀口处吸气;
3、假如供气阀的红色按钮按下仍不能将供气阀关闭,请用手心将阀口挡住,再按红色按钮。
10
三、使用步骤
1、用前检查
2、正确佩戴
11
1、用前检查
检查面罩:
看面罩玻璃是否清晰完好:无划痕、无裂痕或者是模糊不清;
系带完好,不缺,不断;
呼吸道畅通;戴好面罩,用手掌捂住呼吸道,看是否密封不透气,无“咝咝”的响声
三、使用步骤
12
三、使用步骤
1、开箱检查
检查肩带、腰带:
腰带组、卡扣必须完好无损。
边检查边调整肩带、腰带长短(根据本人身体调整长短).
13
三、使用步骤
1、开箱检查
检查气瓶的气密性 :
气瓶固定在背托上牢靠;
各压力表、管线连接紧固,不松动不漏气,打开和关闭瓶阀,在一分钟内压力的下降≤2MPa ;
工作压力30Mpa,最小应为25Mpa。
14
1、开箱检查
检查报警装置:
检查压力表是否回零
检查气瓶压力:开气瓶阀,压力低于25Mpa不能使用
检查报警哨:关闭气瓶阀,按下供需阀的BY-PASS(黄色扭) 按扭,慢慢放气,观察压力表,低于5Mpa时(红色区)报警哨响,说明正常。
如果报警哨不发声或不在规定范围内,必须维修才能使用。因佩戴好后,无法检测气瓶压力是否够用,靠报警器哨声提醒气瓶压力大小。
三、使用步骤
15
三、使用步骤
2、正确佩戴
背架的调整:佩戴时,先双手抓住背托将呼吸器举过头顶,双手松开背托,双手快速上举,背托落在人体背部(气瓶开关在下方),双手扣住身体两侧肩带D型环,身体前倾,向后下方拉紧,直到肩带及背架与身体充分贴合;扣紧腰带、拉紧。
16
三、使用步骤
2、正确佩戴
面罩佩戴:
检查面罩的气密性:用手掌封住供气阀快速接气处吸气,如果感到无法呼吸且面罩充分贴合则说明密封良好。
使用者必须检查气密性
17
三、使用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