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你应该理解幼儿的绘画
哈咏梅 婴、幼儿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总的特点是稚拙。但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个时期又各具特色。
涂鸦期,又叫乱画期(约2岁左右):这时,只是画着不规则到略有规则的线条。这些线条只是手运动的痕、完整、清晰;加上手不听使唤;又因缺乏分析、综合能力,不能和实物作比较,画了这部分忘了那部分,这样,便画出了奇特的形象来。
幼儿还有一种求全的心理。许多前不挡后的画例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在部分幼儿看来,屋里的家具,衣被里的身体,不画出来就不完整了。我们曾作过试验,要幼儿在画上用树叶挡住兔子的一部分脑袋,可是,幼儿不肯,说:“挡掉了(兔子的)耳朵,人家还以为是猫呢!”又如,幼儿画打仗的场面,总是一边画,一边发出“轰!轰!”的声音,用以弥补画面的不足,这也是求全心理的表现。
怎样看待幼儿绘画
首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绘画是信号性功能的一种形式。”它和语言一样,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如果说,语言是有声的思想,那么,绘画是有形的思想,是有形无声的语言。所以,绘画对于幼儿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提倡重视幼儿绘画,目的并不是为了专门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通过绘画对儿童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人的大脑两半球有所分工,如果片面使用左半球,就会使右半球受到抑制。因此,从小注意通过绘画等形象思维活动来训练右半球,可以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的正常发育。
通过绘画还可以促进幼儿肘、腕、指肌肉的发展,增强手眼之间的协调能力。不要小看幼儿画的一个圆圈圈,这不是容易的。他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获此能力。阿Q之所以后悔没有把圆圈画圆,就是因为他没有受过训练。
不要小看涂鸦。它是一种不断尝试错误,积累经验,探索前进的活动。它是建筑的墙基,造型的前驱、智慧的火花。
幼儿在画实物时要进行观察。这就要求集中注意力给对象进行分析、综合,以形成脑中的形象(表象);画画时则需要进行比较。因此,在这些方面,画画的人比常人的观察力要强些。
绘画又可以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有些画,大人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但经过幼儿自己一解释,便大不一样了。如那位小朋友,解释这幅画意时说:“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来吃萝卜。有一个(只)小白兔,它懒,它不爱劳动,要睡觉,妈妈就不管它了,就往前走了。有一个小朋友(一手)拿铃,(另)一(只)手去拿一棵白菜要喂那个(睡觉的)小白兔吃。她想呀想。它睡着了,怎么喂它呢?嗯!等它醒了再喂它。”这个小白兔是幼儿园养的,是真实的,而其余的情节全是通过想像创造出来的。你看,通过画小白兔,不是发展了幼儿的记忆力、想像力与创造力了吗?如果不断培养,不是能够促使她产生如何在空气中种粮食一类的科学幻想吗?现在,有些化学系大学生,他们表达不出、也看不懂“胰岛素”的结构图,就是因为缺乏空间观念,缺少想像力的缘故。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绘画这一工具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
在家庭中如何指导幼儿作画
一、要提供绘画的必要条件。对多数家庭来说,可备16开的白报纸、蜡笔或彩色铅笔,最好有一袋塑料水彩笔。在有指导条件的家庭里可备毛笔、墨、宣纸或毛边纸作彩墨画。备水彩色可作水彩画,也可作排水法练习(先用蜡笔画好花样,再在花样上及其周围刷水彩色,水彩色被蜡排后成了底色)。工具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