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原理.ppt

格式:ppt   大小:651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原理.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7/29 文件大小:6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原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的原理
*
2021/2/23
4、预加应力的方法
〔1〕先张法
方法:在混凝土浇筑前张拉预应力筋
主要工序:张拉钢筋并临时锚固;制作构件;放松钢筋
预应力传递:通过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三、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
2021/2/23
螺旋式预应力钢筋部分挤压混凝土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原因:用螺旋预应力筋作配筋,混凝土受挤压变形
计算方法:与直径有关,d<3m时取30N/mm2;d>3m时忽略。
分批张拉引起的损失
原因:分批张拉时,受后批张拉使构件压缩(或伸长)
计算方法:与在已张拉筋处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有关
〔3〕各阶段预应力损失的组合
分批组合内容
混凝土预压前的损失lI :
混凝土预压后的损失lII:
 l〔lI+lII〕最小限量:100〔先张法〕,80〔后张法〕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的原理 三、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
2021/2/23
1、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应力传递长度和锚固长度
〔1〕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
先张法构件的 “自锚〞
原因: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作用
应力特点:端部为零,逐渐增大至最大。
传递长度:应力由零增至最大所需长度
说明:ltr内预应力效果差,应按实际应力〔按照线性〕
ltr与预应力筋的种类和直径、混凝土强度等有关
〔2〕预应力筋的锚固长度
预应力筋的锚固长度la应较其传递长度ltr大。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的原理 四、预应力的传递和部分承压
*
2021/2/23
2、部分受压承载力计算
〔1〕特点
后张法构件锚具的垫板下的混凝土承受较大的部分应力
部分应力分布复杂
〔2〕部分受压承载力计算
要求:不开裂,无过大变形〔下陷〕
足够的部分抗压承载力
截面尺寸验算:Fl≤
受压承载力验算:
间接钢筋对混凝土约束的折减系数
ρv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筋率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的原理 四、预应力的传递和部分承压
*
2021/2/23
混凝土部分受压时的强度进步系数
部分压力设计值, Fl=
 部分受压时的计算底面积,按同心、对称的原那么确定
βcor配置间接钢筋的部分受压承载力进步系数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的原理 四、预应力的传递和部分承压
*
2021/2/23
1、各阶段应力分析
〔1〕施工阶段
完成第一批损失
先张法构件:pAp作用于换算截面A0(=Ac+EAs+EAp)上
pcI = (con-lI )Ap/A0 = NPI /A0
后张法构件:pAp作用于换算截面An(=Ac+EAs,)上
pcI =(con-lI)Ap/An = NPI /An
完成第二批损失
先张法构件:pAp作用于A0上
pc = (con-lI -lII)Ap/A0 = NPII /A0
后张法构件:pAp作用于An上
pc=(con-lI -lII)Ap/An = NPII /An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的原理 五、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
*
2021/2/23
〔2〕使用阶段
消压—施加拉力N0使c由pc 降至0
N0=pc(Ac+EAs+EAp)=pcA0
开裂—施加拉力Ncr使c由0加至ftk
Ncr=(pc+ftk) A0
破坏—施加拉力至钢筋屈从
Nu = fyAs + fypAp
2、承载力计算
〔1〕应力特点:混凝土开裂,钢筋屈从。
〔2〕承载力计算公式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的原理 五、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
*
2021/2/23
3、使用阶段抗裂度及裂缝宽度验算
〔1〕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的标准组合下:
〔2〕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的标准组合下:
在荷载的准永久组合下:
混凝土法向应力
荷载的标准组合下:
荷载准永久组合下:
〔3〕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