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ppt

格式:ppt   大小:404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17/7/10 文件大小:4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师从业资格
第二章
中学课程
教材章节
第一节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
第二节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了解
1、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理解
2、基本课程类型及特征(重点)
掌握
3、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含义及
理论(重点)
了解
4、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
革目标及实施状况
第一节: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
一、什么是课程
我国“课程”一词见于唐朝
课程分广义和狭义
广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目及其进程的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我们研究的是广义的“课程”
包括应学科目的总和、课内外活动、各学科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补充):课程常常具体表现为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二、现代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即结构主义课程论.
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技能为目标。
主张:学科中心,按知识体系编制课程。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代表人物是杜威。经验中心,儿童为中心
学生社会活动研制课程、组织教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发展。

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作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立足帮助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社会问题非知识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代表人物:康茨、拉格
三、课程开发
制约三大因素:儿童、社会、学科特征
(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基础):直接因素
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确定其深度、广度、难度
学生个体差异的制约—设计不同的学****计划
(社会条件、社会要求):决定性作用,根本因素
影响体现:社会的效用(自然科学、数学)、社会责任感(政治经济)、家长与社会的压力(外界要求)
:重要因素
确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what、how)
吸收新的科学成就
第二节: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组织方式不同划分:分科、综合、活动课程

又称科目课程,最古老、使用最广。
“六艺”、“七艺”中西方最早的分科课程
夸美纽斯“泛智课程”、赫尔巴特“六种兴趣”设置的课程,斯宾塞功利主义原则课程,都属于分科课程。
概念:各门学科中最基本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从而分科安排教学顺序、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特征:
,易于知识连接,知识完整性、连续性和严密性。

:又称统整课程
是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具体分为以下三种:
相关课程:又称“联络课程”,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联系,但又维持独立状态--(语文和历史)
融合课程:“合科课程”,相关学科合并一个新学科—文科、理科
广域课程: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不仅包括与学科有关的领域,也包括人类的所有知识与认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