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品社三年级课堂教学方法探讨(2008).ppt

格式:ppt   大小:1,864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社三年级课堂教学方法探讨(2008).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17/7/10 文件大小:1.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社三年级课堂教学方法探讨(2008).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王淑珍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一、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新课堂? (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型”?到底有什么特点?许多专家、学者、老师提出了不少看法:
有的认为,从感性形式上、表象上看:要有这样“3个化”:
⑴生活化
⑵活动化
⑶情感化
从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上看: 新课堂的“10个台”:
;(实践性)
在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即讨论、对话、交流,明显的增多了。这是对教学本质的回归。
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
这种观念并没有正确反映教学的本质。
因为,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才是教学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在教学中重视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生活性)
课程标准: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重视儿童生活情感的陶冶。
,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设计的内容,如三年级设计的栏目:发表、调查体验、探究等。这样的设计学****活动学生特别喜欢,动手做起来总是忙得不亦乐乎,这是学生喜欢本课程的一大理由。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新的理念,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事里面有他学生自己,是他自己做的,按他自己意愿办的,也许才有意义,***做的或是按***的意思办的,学生未必觉得有意义(鲁洁语)。
要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哪怕是“满腹的话儿说不出”。
生活化的课堂要求: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经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在生活中学****向生活学****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课堂教学“活动化”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活动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是儿童喜欢的、可以直接参与的活动和游戏。
活动开展实现了人人参与,面向全体。
活动之间具有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
体验。
以活动为载体
以情景为龙头
以问题为核心
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
组织学生活动,就是突出了实践性的要求。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理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