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桩基础管桩接桩的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 (DBJ15-201-91)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
3《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4 《建
技术准备
1)项目技术部组织人员建立现场测量组,做好施工现场轴线、高程控制桩的设置
复验甲方已施放的桩点。
2)收集工程地质资料,绘制桩基施工平面图,编制桩基施工方案。
3)组织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学习有关图集、图纸、施工规范、技术标准以及技术 文件。
4)技术总工参与技术交底,并由技术总工牵头,组织本工程图纸学习,审查工作, 做好图纸会审、施工方案交底工作。
5)根据图纸会审内容,在开工前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调整编制工作。
6)编制科学、实际的施工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计划。
7)做好对班组的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材料准备
1)各种材料准备齐全,完成材料的购买及购买计划,保证施工时各种材料(包括 证明文件)及时到位。
2)预应力管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规范的规定,现场堆放合理。
3)预应力管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打桩,现场应有足够的桩数,满足配桩
需要。
4)配备经过检验合格的仪器设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5)办理好业主或当地有关部门要求办理的各种证件手续。
预制桩的质量要求
(1) 桩表面的蜂窝深度不得超过5mm,每面蜂窝面积不得超过该面总面积的0. 5%;
(2) 有棱角的桩,棱角碰损深度应在5mm以内,且每10m长的边棱角上只有一处破
损,在一根桩上边棱破损总长度不得大于 500mm;
(3) 桩顶及桩尖均不得有蜂窝和碰损,桩身不得露筋;
(4) 钢筋混凝土桩身收缩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 2mm,深度不得超过20mm;裂缝长 度不得超过1/2桩宽;
(5) 预制桩出场前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出场时应具备合格检验证
焊条的选用与要求
焊条采用E4303或E4316,其质量应满足国标《碳钢焊条》GB/T5117的规定。
劳动组织准备
1) 建立施工项目领导机构。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施工项目 领导机构的人选和名额;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因事设职与因职选人的原则,建立 有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工作效率高的施工项目领导机构。
2) 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 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教育。
3) 配备特种技术等级证、上岗合格证及资格证的工人及管理人员。
施工现场准备
1) 本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组织机构各部门人员集中到位,明确施工准备目标, 按项目部各人员的主要职能进行运行,完成对桩基作业人员的组织准备。
2) 办理好业主或当地有关部门要求办理的各种证件手续。
3) 完成对施工机械(具)的保养调试及清洁。保证在进场前机械(具)性能、状 态良好。
4) 规划、组织好运输力量,对进场道路、路线进行考察、落实。
5) 临建布置: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需要,采用集装箱板房作为桩基础施工现场办 公室,工人宿舍、食堂等,确认电源、用水点。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6) 组织施工机具进场:根据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按施工平面图要求,组织施工 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