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doc

上传人:nracyx 2022/7/29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
侯守斌
《隆中对》以非常洗练的文笔,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概。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正面描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
侯守斌
《隆中对》以非常洗练的文笔,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概。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正面描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以下都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躬耕是外表现象,自比管仲、乐毅才是诸葛亮的真正抱负,然而“时人莫之许也”。这就从侧面否认了正面。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徐庶却“谓为信然”,,借徐庶的口进一步肯定诸葛亮为“卧龙”,再次侧面肯定了正面。可是刘备却说:“君和俱来。”可见,刘备还是不以为然,,只能“就见”,不能“屈致”,那么又从侧面肯定了正面。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3段写刘备三顾茅庐痛陈隐衷的情况,外表上写刘备,实际上仍是侧面写诸葛亮。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见他的志向并不在君临天下,“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诸葛亮深有同感;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精神,使诸葛亮***。而刘备“总揽英雄,思贤假设渴",三顾茅庐,诚恳请教,,他确认刘备是自己心目中的明君,因此才有著名的隆中对策。这一段写诸葛亮慎择人,善择人,是侧写。 (精品文档请下载)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为文章的“蓄势"内容。下面诸葛亮的大段对策,是文章的高潮.
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两点是最可贵的:实事求是和强调人的因素。诸葛亮首先总论天下形势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只要有实力,。然后,在众豪杰中举出曹操和孙权来分析。诸葛亮针对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实际情况,?诸葛亮认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语气侧重在“人谋”,诸葛亮指出了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从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实际情况出发,诸葛亮制定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方案。在制定这一方案时,主要也是从人的因素来考虑的。诸葛亮在分析曹操和孙权的情况以后指出:刘备只能在曹操、孙权的权利范围之外谋出路——首先夺荆州这个“用武之国”和“沃野千里",更充分地考虑到人的因素:荆州的刘表“不能守”;益州的刘璋又“暗弱";汉中的张鲁不知爱抚人民,有本领的人都不想为他出力而“思得明君"。这就提供了夺取荆、益的客观条件。夺取了荆、益以后又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认为,必须努力壮大自己,造成三国鼎立的场面,对此,他充分肯定了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的优点,告诉刘备在夺取了荆州、“跨”、“保”、“和”、“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