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导图的常见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图形思维工具,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时,能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思路,提升记忆效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思维导图的常见方法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思维导图的常见方法
树状图(T息分析,是对已知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最终概括出观点、结论或做出决策。
如一篇结构较为松散的文章,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整合和逻辑分析,得出文章论点;或要在一件事情的选择上做出决断,把 各种选择的优缺点列出,通过分析各种选择优缺点对自己的迫切程度,斟酌损益,得出最终决定。
这种方法目前在软件中的应用不是很多,但对个人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帮助很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正视自己,明了做一件 事或不做一件事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而这些深层原因所反映出的心理状况,多数情况下是被我们潜意识忽视掉、却对我们 的人生发展影响重大的要素。
如果说关键词信息提取法考验的是按图索骥过程中的速度与细心,那么逻辑分析决策法考验的就是对外物和自我的分析。
第三种用法:头脑风暴法
这种方法,目前在精英特思维导图训练中也是没有的。但它是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巴赞先生以及所有使用过它的人极力推荐思维导图的根本原因,简单说来头脑风暴就是从0到1、实现创造性 突破的方法。
头脑风暴在思维导图中的应用方法是:在导图的中间画上目的关键词的图像(最少要有3种色彩,以激发大脑思考的激情), 在图像周边,将自己能想到的与关键词相关的词语都写上,不考虑是否符合逻辑,不考虑是否具有可行性,尽管写下来,并将这些词以各种角度 延展或彼此间建立联系,直到将最符合主题的思路完整展现,算是一个头脑风暴的结束。
这种方法其实是最符合托尼·巴赞对思维导图的设定:以整体性、发散性、色彩性等符合人类大脑工作规律的特性再现个体思 考的过程,并使这种思考更有趣、更活跃、更具有创造性。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头脑风暴是对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最有帮助的训练方式,因为它不是对信息的粗暴提取,也不是对现有资 料的整合,而是创造一件事物,使其从无到有的过程。
思维导图的八种基本形式和使用方法
1、圆圈图,定义一件事
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Circle map 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联想或描述细节。它有两个圆圈,里面的小圈圈是主题,而外面的大圈圈里放的是和这个主题有关的细节或特征。基本形状是这样的:
下面是国外一个幼儿园孩子做的圆圈图练习。左边是一个典型的联想型圆圈图;主题是海滩,可以联想到螃蟹、鱼、遮阳伞、海草、游泳衣、海豚,等等。
而右边的图,反过来,从现象、特征(details)让孩子去推断相关的主题是什么?思维练习的开始就是这么简单!
还可以用圆圈图帮孩子理解数学概念,虽然是一个简简单单的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