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喉罩式医用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喉罩式医用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李十儿 2022/7/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喉罩式医用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喉罩式医用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026-02【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6例气管切分,两组均采用灭菌注射用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糜旦白酶8000单位作为气道湿化液,气管套管采用金属套管,同时给予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口腔护理每日2~3次,每日煮沸消毒内套管4~6次,注意调节病室温度为20℃~22℃,湿度60%~70%,同时行病室空气消毒等护理措施。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A组:应用雾化器,首先连接雾化器导管在氧气流量表上,调节氧流量为2~5 L/分,雾化杯中加入湿化液20ml,将雾化器放置在气管切开处,以氧气为气源,使湿化液成为细小雾滴均匀吸入呼吸道,雾化杯中及时添加湿化液,每天使用湿化液200~250ml,持续24小时给氧雾化,每天更换消毒雾化器1次。
B组:按传统方法将静脉头皮针(剪下针头)置入气管套管内2~3cm,用注射器间断向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每2小时1次,每次 3~4ml,调节氧流量为2~5 L/分,并在气管套管外口处放一单层湿纱布。

观察2组患者滴注湿化液时刺激性咳嗽发生率、痰液及痰痂形成状态、气管出血现象、肺部感染率。以统一标准培训科室所有护理人员,所有护理操作严格按护理常规要求进行,由专人观察收集资料并记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组患者在各观察项目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2种气道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刺激性咳嗽脓痰及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A组 400()* 0()*2()*0()*B组 3636() 12() 16()11()注:*P<。
3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温度和湿度是稳定和恰当的。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对气体的加温、加湿和滤过作用,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水份丢失增加800ml/天,容易造成呼吸道上皮损伤,纤毛运动受抑制,使得纤毛运载系统的清除能力降低,运输分泌物的时间延长,导致分泌物的水份丢失而变得粘稠,甚至形成痰痂或痰栓不易排出,最终引起气道阻力增加或肺不张,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也因此而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出现缺氧及肺部感染,由此可见只有有效的气道湿化,才能使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粘膜保持湿润,维持气道粘膜-纤毛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①不能满足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要求,用注射器抽吸湿化液向气管内滴注时滴速不易控制,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心率增快,脑部充血,胸腔内压力升高后气管切开处渗血,甚至SaO2下降等;②影响湿化效果,由于刺激性咳嗽易将部份湿化液咳走,真正进入气道的湿化液减少,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