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词雅韵·笔墨生花
倾听诗人的声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
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班级:高二(12)
课题组长:吴陈宁
指导老师:张晓蓓
课
题
组
成
员
及
其
分
工
姓名
性别
分工内容
吴陈宁
女
组长 PPT制作员
郁烨钦
女
资料收集员
曹文娇
女
资料收集员
吴瑶
女
资料撰写员
瞿露
女
秘书
潘朵
女
调查员
陈媛媛
女
调查员
徐印月
女
调查员
课题提出的背景:本课题是研究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大家充分了解古诗词
对个人修养的影响,了解认识诗意校园,
倡导诗意校园的创立。我们每天都在接触
文学,品味文学。但我们可曾想过,文学对我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课题研究的目的:探索词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词雅韵,古诗词的豪放或洒脱,
婉约或宁静。
课题研究的意义:拓展对诗词的理解,对古人坎坷经历的感悟。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①了解古诗文,品析鉴赏古诗文的精髓与内涵
②尝试了解古诗文中的意象
研究方法:通过对已出版的纸质文献和网络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课题古诗文的价值、
用途和相关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阶段
研究内容
研究任务
阶段一
诗词的由来
查找相关书籍
阶段二
诗词的发展
询问历史老师
阶段三
诗词的特点
同学之间讨论
阶段四
诗词对人们的影响
整理资料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
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鉴赏要点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羁旅思乡诗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鉴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