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课件水土流失的治理.pdf

格式:pdf   大小:18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课件水土流失的治理.pdf

上传人:彩霞 2022/7/30 文件大小:1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课件水土流失的治理.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水土流失的治理
乱铲草皮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
成的? 沟谷发育 水土流失
沟谷密度——沟谷的总长度/ Km2。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
面,沟谷密度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4~8
千米,黄土高原有的地区被沟谷吞食的面积已经达到黄土覆盖
面积的1/2。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有多大?每年流失土壤多
少吨? 27万Km2 16亿吨/年
如何理解“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
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一碗水,半碗泥
黄河”的 ?泥沙90%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据河南省陕县水文站多
年的观测资料,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达37千克,暴雨时最
多超过600千克。过去流传的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
大。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60%,
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运送这些泥沙,每天装载110万车次,也要
一年才能运完。这些土壤的流失,相当于每年损失氮、磷、钾肥
3000多万吨,使黄土高原的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
降水 ——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明显
地形 ——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 ——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
能力降低
土壤 —— 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
力低
4.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
植被的破坏 —— 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 轮荒制度,轮荒的结果是使原来的林草植
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开矿 —— 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5.阅读教材,结合以上所学,思考下列问题:
(1)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
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2)在黄土高原哪些地区扩大林、草种植面积?为什
么要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什么是四旁植树?
(3)牧区如何进行水土保持?牧区超载放牧会带来哪
些危害?
(4)通过以上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
其目的是什么?
(5)采矿区如何进行水土保持?
(6)以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中还体现了治理与
开发相结合的方针,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光治理,不开发,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收入得不到提
高,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甚至为了增加收入,毁林、
毁草开 荒,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要边治理,边开发。6.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小流域?小流域的
综合治理有什么意义?
——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
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
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
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
7.读图3.5,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
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8.读图3.6,甘肃西峰南小河沟在治理上采取
了什么方针?
保塬、护坡、固沟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
1.自然因素: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
2.人为因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4.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1.小流域: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2.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3.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讨论:(课本第33页活动1、)
提示:
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
失的自然基础,人为破坏作用对水土流失起了加速
作用。而且事实证明人为因素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