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解析.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22/7/3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解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解析
本刊编辑部整理 药物组成熟地黄160g,牡丹皮60g,山药80g,山茱萸(制)80g,泽泻60g,茯苓60g。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解析
本刊编辑部整理 药物组成熟地黄160g,牡丹皮60g,山药80g,山茱萸(制)80g,泽泻60g,茯苓60g。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6 g/次,小蜜丸9 g/次,大蜜丸1丸/次,2次/日。

临床应用

头晕证属肾阴不足,虚阳上扰。症见头晕目眩,或视物昏花,颧红咽干,烦热盗汗。
耳鸣证属肾精耗损,髓海空虚或肾水不足,肝木失养。症见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腰酸遗精、神疲乏力。
盗汗证属阴虚火旺,迫液外泄。症见寐则汗出,伴五心烦热,潮热骨蒸,头晕耳鸣。
遗精证属肾阴亏虚,相火妄动。症见遗精滑精,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形瘦乏力。
消渴证属肝肾阴虚。症见尿频量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喜饮。

应用鉴别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
与左归丸的鉴别 两药同属补阴剂,均为补阴剂的代表方,但“六味是壮水以制火,左归是育阴以涵阳”,六味地黄丸方中除了有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之外,还有茯苓、丹皮和泽泻“三泻”,全方补而不滞,甘淡平补,对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用之极为合适。而左归丸其方宗“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而来,比六味地黄丸少了“三泻”,而多了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菟丝子、怀牛膝,故本方成为纯甘壮水之剂,适用于真阴肾水不足之证。
与知柏地黄丸的鉴别 两药同属补阴代表方剂,有滋阴清热之功,均能主治潮热、盗汗、遗精、耳鸣等病证。六味地黄丸方中有“三补”和“三泻”,而成甘淡平补之方,用于肝肾阴虚、虚阳偏亢之证。但知柏地黄丸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知母、黄柏而成滋阴降火之专用方,用以治疗真水不足、相火炽盛之证。
与杞菊地黄丸的鉴别 两药同属补阴之剂,均有补益肾阴之功,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证。但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而成,二者皆起养肝明目的作用,所以杞菊地黄丸更偏重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目疾,对于西医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慢性青光眼等,均有良好疗效。
与麦味地黄丸的鉴别 两药同属补阴剂,有滋阴之功。麦味地黄丸为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而成,二药皆可润肺生津,麦冬兼可养阴益胃,五味子兼可涩精、敛肺、止汗,故麦味地黄丸比六味地黄丸增加了养肺生津之功,为肺肾阴虚之证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则滋补肝肾,对肝肾阴虚证用之极为合适。
与七味都气丸的鉴别 两药同属补阴剂,均有补益肾阴之功,主治盗汗、遗精等阴虚有热之证。但六味地黄丸为滋阴清虚热的代表方剂,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补益肝肾、固精涩遗,茯苓、泽泻、丹皮起清泻作用,使补而不腻,全方有补有泻,补而不滞,甘淡平补,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各种疾患。而七味都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五味子而成,五味子敛肺滋肾、敛精止泻、生津敛汗,全方补中有泻,寓温于清,以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