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需健全.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需健全.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2/7/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需健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需健全
耕地占补平衡是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种基础的、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土地管理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部门统计中仍然为耕地,也造成了耕地的隐性失衡,不仅威胁到了粮食安全,而且已经威胁到了农业生态的安全。

目前许多地方农田基础设施老化、不配套,基本农田抗灾能力低,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比例偏小。全国只有1/3的耕地是可灌溉的高产稳产农田,其余2/3是中低产田。
长期以来,由于比较利益低下,农民培肥地力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对耕地的掠夺性经营,广种薄收,重用轻养等不合理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耕地退化现象。一半以上耕地严重缺乏氮、磷、钾三要素;水土流失、耕地荒漠化、耕层变浅;南方耕地酸性土日益加重,北方昔日肥沃的黑土,如今土层变薄,有的黑土已流失殆尽,露出土壤母质,成为露黄黑土,利用价值大为降低。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开工,如开矿、修路、采石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不作妥善处置,随意倾倒,暴雨中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污染。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农田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已经超标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占优补劣的情况也加剧了耕地质量的下降。许多地方尽管实现了耕地占补数量平衡,但新开垦耕地的质量远远低于被占用耕地的质量。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大多是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质量高、长期投入积累多、设施好的良田。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耕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2003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由于土壤结构不良,致使风蚀、水蚀更加严重,肥料易于流失,土壤保肥力变差,以致耕地荒漠化,且其侵蚀物的迁移污染将成为重要的污染源。这引发一系列的严重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加速,形成恶性循环。
全国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多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受生态环境保护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制约,不宜大面积开发。在补充耕地中,经济发展较快的东中部地区,建设占用的多为优质高产良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区位、地形和水热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甚至通过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填埋坑塘、陡坡开垦来增加耕地。不少补充耕地所开发的后备资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后备资源,而是人为造就的后备资源,有的甚至当年开垦,次年抛荒,或者是边垦边荒。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向山区、向滩涂湿地要地的做法,不但易引发水土流失、洪涝、土地沙化、生态退化等等环境问题,而且使新增耕地本身受自然灾害威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耕地隐性失衡产生的原因


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很多地方政府,推动以地生财、以地招商的区域发展模式,随意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肆兴建开发区、工业园,形成占地―补充耕地―占地(扩大指标)―补充耕地的恶性循环,致使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流于形式。

土地统计工作起步时间不长,体制不完善,特别是基层土地统计的力量十分薄弱。很多地方对土地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既没有按规定要求建立各项土地统计制度,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甚至很多地方没有固定的机构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