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美术).ppt

格式:ppt   大小:1,900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美术).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7/7/13 文件大小:1.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美术).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美术史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概述
奴隶制的建立,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夏商西周是青铜时代。此间汉字已经形成,礼仪制度已经完备,为礼仪制度服务的青铜礼器、玉器日臻完美。铸器、刻字、雕花工艺严肃认真,视同神圣,倾注了当代人的最高智慧,可谓时代精神的集体中体现。唯其如此,商周青铜工艺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三代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延续了一千多年,其工艺精湛空前绝后青铜器以他那华美的外表,丰富的内涵,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她对中华民族审美****惯的形成和各种造型艺术的形态的变化,都起了一个奠基作用。
研究三代美术,除重点研究青铜工艺外,对广泛流行于上层社会的玉石工艺及书法艺术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三代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虽说都比较幼稚,但为后世提供了一些经验,所以同样值得重视。
建筑、雕刻、工艺
建筑



随着奴隶主权利的增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宫殿的规模和规格也逐渐改善、提高。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使禹作宫”。一号遗址东西约36米,南北约25米,并由堂、庑、门、庭等单体建筑所组成,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基本上具备了宫殿建筑的特点和规律
早期都城郑州商城遗址,约1700米见方、晚期的殷墟遗址、估计范围24平方公里以上。河南偃师县城关尸乡沟商代早期城址、商代方国都城遗址、湖北黄陵盘龙城遗址等。
西周建筑总体看来,与商代相比,规模更大,布局更严谨,地下考古发掘遗迹也更丰富。1976年发掘的大型的西周建筑基址。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以门道、前堂、过廊、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形成一个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性院落。
青铜雕刻艺术:
青铜器的起源:
仰韶文化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里头爵”
青铜“冶炼”与“铸造”
《周礼﹒考工记》“六齐”(即六剂)——钟鼎之齐,铜六锡一;斧斤之齐,铜五锡一;戈戟之齐,铜四锡一;大刃之齐,铜三锡一;削,杀矢之齐,铜五锡二;鉴燧之齐,铜锡各半。
块范铸造、二次铸造、分铸法、印模制范、失蜡法
雕刻
青铜雕刻:
商周雕刻还没有完全从工艺中独立出来,仍依附于工艺美术。其社会作用主要是为体现某种伦理观念。独立的圆雕,附属于青铜器身上的圆雕或浮雕,拟形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青铜人面商中期
鼎为方形,双耳对立,四圆柱足,腹四面各饰一浮雕人面,耳上部饰云纹,下部为爪纹,耳外铸单线夔龙纹。四足上饰饕餮纹。人面,五官刻画简练概括而传神,表情威严。
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体,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其形象狞厉可怕,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就基本消失。
雕刻
青铜雕刻:拟形器
,,
象鼻高扬,鼻头作成凤首形,凤冠上卧一虎,凤口恰是倒酒的出口,与腹部相通。象背圆洞以注酒,制作巧妙。象身以云雷纹为地,饰饕餮、虎、夔龙和凤鸟图案,显得华丽而神秘。其它还有犀尊、驹尊、牛尊、枭尊等。
附属于青铜器身的人物雕刻
刖刑的佐证    从西周开始,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文书。这辆挽车是中国刑史上一件重要的物证。
刖刑,即断足,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把受刖刑的奴隶随葬在奴隶主的墓中。
构思奇特的刑车    这件挽车为厢式六轮车,无辕,顶部有厢盖,前有车门,可开启,门旁立一个断左足的裸人(受刖刑者),拄杖扶门拴。车厢盖钮为一蹲猴,四角各立一只足可以转动的鸟。车厢四周及每面正中立一只伏兽,下缘两只伏虎各抓住两个小车轮。全车可以转动的部位共十五处。
挽车构思奇特,制作工艺精巧,
刖人守囿铜挽车(西周) ,,
玉石雕刻
妇好墓玉器
集雕刻、工艺、绘画于一身。手法与青铜一脉相承,反映出中国早期艺术的统一性。
玉石雕刻
妇好墓玉器
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器:簋、豆、
酒器:觚、爵、斝、尊、卣、
水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盂、壶、彝
司母戊大方鼎,商朝,高133厘米,重875公斤
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围饰以饕餮纹,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