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docx

上传人:cjl201702 2022/8/1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XXX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经 2004年 10 月 22 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 200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这部条例是际《劳动合同条例》之后, 《集体合同条
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支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按时以货
币形式足额支付” 。
3、确立工资保证原则。工资的作用一个是鼓舞、一个是保证。那个地
点的保证要紧讲最低工资保证。国家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保证劳动者在
提供正常劳动后,猎取的劳动酬劳能够满足劳动者简单再生产的需要。最
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包含这三方面:一是坚持劳动者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是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三是劳动者为满足一样社会劳
动而持续提升劳动标准和专业知识水平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学习、培训费
用)
二、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的作用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与《劳动合同条例》 、 《集体合同条例》三个
法规的出台,构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的劳动工
资方面的运行新机制,构筑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工资方面的治理、调
控、监督的新型框架,规范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劳动工资方面的新秩序,
三个条例对劳动工资工作缺一不可、互为作用、互为促进。
工资支付条例与其两个条例的关系:工资关系、集体合同关系是基于
劳动关系,因此, 《工资支付条例》 、 《集体合同条例》与《劳动合同条例》
是因果关系、母子关系,没有劳动关系一切无从谈起,只有建立了劳动关
系才有工资关系和集体合同关系。
工资支付条例与其两个条例的作用:作用分为共性作用和个性作用。
共性作用是:爱护弱者的权益;爱护社会的公平、公平;爱护社会的稳固。
个性作用分不是: 《劳动合同条例》是劳动保证工作的基础,他调整的关系
涉及社会差不多的劳资关系,是劳动保证工作的“牛鼻子” ,阻碍到劳动者
与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 《工资支付条例》是劳动保证工作的核心,他调整
的关系涉及社会差不多的利益关系,工资酬劳是劳动者劳动的动力和目的,
也是劳动者的生存之源,既阻碍劳动者的生存,又阻碍用人单位劳动用工
成本和商品市场竞争力,还阻碍投资环境和体制竞争力; 《集体合同条例》
是劳动工资工作的手段,他调整的关系涉及社会进展的动态利益关系,集
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国家和谐劳资双方的矛盾最有效
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按照社会进展状况爱护自身权益和
谐双方利益的有效制度,为双方建立了对话沟通的渠道,是为双方共赢而
建立的有效制度。
三、工资支付条例的焦点难点咨询题
一是企业拥有内部分配自主权后,如何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让
劳动者共享企业进展的成果。
难点。一般劳动岗位的工资水平较低,一样都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发
放标准。工资支付条例 3 条、 9 条
二是由于用人单位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带来工资支付不规范产生了
大量的劳动纠纷,是否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工资分配制度咨询题。
焦点。企业内部分配政府不干涉。工资支付条例 6、 7 条 p15
三是加班加点、带薪休假、不带薪假的工资运算基数不明确、不合理
咨询题,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或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制度明确。
难点。工资支付条例 64 条,如未按此要求确定的则按劳动者前 12 个
月平均工资运算确定.
四是对实行计件工资制而存在的大量侵权咨询题是否对其规范。
厅内-焦点,人大-难点。工资支付条例 11 条、 21 条p15、17。规
定确定、调整劳动定额应当使本单位本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劳动者在法定
工作时刻内能够完成,并对法定工作时刻外超额劳动的部分应当按照加班
加点工资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四、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的条款解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爱护劳动者取得劳动酬劳的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
支付行为,加大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督治理,按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本条是关于《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的立法宗旨、
目的和依据的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 个体工商户、 民办非企业单位 (以
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条例。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按照本条例执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治理的人职员资支付以及国家另有
规定的除外。 (劳动法律关系)
本条是关于《条例》适用范畴和对象的规定。
第一款含事实劳动关系,第二款不含事实劳动关系。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按照本地区社会经济进展和劳动力供
求状况等,定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