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佰观后感600字(7篇)
佰观后感 篇一
1937年8月,日本进攻中国上海。淞沪会战爆发,随着三个月的战斗,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全线溃败,国民党军队在上海的据点,就只剩下上海闸北中南部、与租界只有倒下的标志,一个个战士从四行仓库跳下,为了不让日本得逞,以自己为炸弹的承载物去为祖国效力。
其实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主角,但在中国人心中他们是中国的主角,他们都怕死,又有谁不怕死呢?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母亲,家人,但是在那样的状况,他们别无选择,只有牺牲才能让将来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让他们承受像自己一样的苦痛,或许在他们的电影中不是主角,但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却留下了比主角还重要的地位。
佰观后感 篇四
以一条苏州河为界,一边是天堂,另一边便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高喊出自己的名字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不仅喊醒了河对麻木的民众更是炸醒了民族的热血。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抗战心情才被真正的唤醒了。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孔祥卿
中国军人誓死保卫上海四行仓库的的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四行会战在历史战斗的长河中算不上规模最大、最剧烈的战役,甚至在淞沪战役中并不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但该战役在民众的心中却是意义重大的,是人民抗战意识空前高涨的引线,在四行仓库房顶上他们升起的不仅仅是旗帜,更是坚决不移的信仰,是国家的盼望和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作为一颗种子,去叫醒更多的国人。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范弘芳
八佰壮士他们只是一群一般人,可能是家里的父亲、丈夫、儿子,可恰恰是这样一群一般人,在面对日军猛烈的进攻时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宁死也要坚守阵地。在国家大义面前再一般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八百壮士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感动,牺牲精神让我们敬畏,抗战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愿全部人牢记: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作为金隅太行人,我们也应以史为鉴,知耻而后勇,奋勉图强,在工作中做努力奋斗,为企业高质量进展做出积极奉献。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刘涵
影片的最终战士们撤退到了租界,被租界军队缴械并集中看押到了兵营,无法撤离上海,直到最终被日军俘获。归根结底还是那时的中国不够强大,上海流离的百姓竟要靠租界爱护,撤离的国军被羁押,强如日军面对租界时还是要看各国脸色给几分面子。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只有让人民群众觉醒来使我们的祖国的国力越来越强盛,才会有如今日这般的话语权。
邯郸金隅太行团支部李天龙
赵云七进七出,以一敌百。而八百壮士们面对的浩浩荡荡的日本军队,同是毫不退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片中屡次消失了白马,一开头白马受惊四处逃跑,犹如刚刚入驻四行仓库时惊魂未定的守军战士,害怕畏战;而后白马重新消失来到四行仓库就好比国军战士坚决信念,誓死保卫;最终消失的白马则或许意味着新的民族盼望和对美妙将来的期盼。片中直接同白马产生沟通的小七月和小湖北是八百壮士中年纪几乎最小的,汉室中兴待后生国家的复兴与民族的盼望正是寄予在这些具有民族热血的晚辈的身上。
佰观后感 篇五
假如不是《八佰》这部电影,四行仓库这个地点不会勾起我那么多的思绪。由于四行仓库就在上海,在这里生活这些年多多少少也听闻过它的故事。但它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仍旧只是“一个抗战遗址”而已,不会是我想专程前去参观的地方。
究竟,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到处皆是抗战遗址,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确立党对军队肯定领导的三湾……都是历史教科书上须重点记忆的内容。四行仓库,也许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小字局部里消失。
参与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军人,共四百多人,对抗日军四天四夜。和整个淞沪会战100万人的规模相比,终究还是太小。而且,它的输赢对于当权者来说,不太重要。由于它只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上博取怜悯的一场表演。但,这场战斗注定意义非凡。由于,它为掩护主力、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由于,它为中日战斗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画上了一个光荣的句点。由于,它与别的战斗不一样,不仅仅有剧烈的交战双方,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