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名列其中。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是一个神奇的建筑。上次在课上听的老师的介绍,对它一直有种向往。经过上网了解,我对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貌似都叫它“大裤衩”,我想是因为它独特的外形吧。下面我就介绍一下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地处东三环路以东、光华路以北、朝阳路以南,在北京市中央商务区(CBD)规划范围内。
央视大楼用地面积总计1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约230米,工程建安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该方案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雷姆·库哈斯和奥勒·舍仁担任主建筑师,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并与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合作完成,国内的合作设计单位为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此为央视大楼鸟瞰图
说到它的设计者,就不得不提一提雷姆·库哈斯。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School。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其设计作品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目前他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他说:“当这座梯形结构完工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设计最激进的建筑。”
结构与形式
人们通常认为,摩天大楼应该高耸入云。因此,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并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为此央视新大楼的柱子采用型钢组合柱,是由混凝土和钢两种材料组成的。它主要结构形态是一个由交叉三角形网状表面包裹的菱形圆。这种巨型的筒状结构具有优良的刚性、超静定性、坚固性和抗扭性等特征。建筑的立面、屋顶和底面都被交叉网状结构覆盖以分散荷载。因为建筑的形态复杂,致使其不同区域的受力强度不同——一些区域的受力强度比另一些高。为了使每个网格内的各个构件承载相近的负荷,在受力较大的区域加大网格的密度;相反,在承载富余的地方则删去一些构件。这种不规则的交叉网格反映了从日常的荷载到强地震的不同情况下实际结构受力的分布模式。
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设计的央视新台址,是一座对传统高层建筑概念具有颠覆意味的创新力作。其薄型的铝合金玻璃幕墙,更是对传统幕墙理念的跨越和突破,其外立面上不规则分布的“菱形钢格构”既是建筑的外观装饰,又是幕墙基于的结构。此外,大楼外面将采用特种玻璃,其表面被烧制成灰色瓷釉,能更有效遮蔽日晒。建成后,遒劲有力的“菱形钢格构”,“钻石”形状的双银低辐射安全玻璃,配以质感强烈的彩釉装饰,将充分体现央视新台址外立面的雄浑与气势。
强大且充满张力
功能与布局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由三个建筑物组成:TV主楼、位于西北侧的电视文化中心()以及位于东北角的能源服务中心。TV大楼主要由两部分功能组成,即五星级酒店和电视文化中心。TV大楼主体内。大楼的四五层内设酒店大堂及餐厅、商店、游泳池等公共活动场所。大堂上部南北两侧为300间客房合围成的中庭,主楼顶部为酒店的风味餐厅。主楼内主要分为5个区域:行政管理区、综合业务区、新闻制播区、播送区和节目制作区。
行政管理区位于主楼上部,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央电视台各类业务办公、会议等方面的需要。综合业务区位于主楼的西北塔楼,主要是为了满足综合类节目制作人员办公、会议、节目策划、研究、桌面制作等需求。新闻制播区位于主楼东南塔楼和基座部分,是全台新闻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区域。播送区位于塔楼基座部分,主要担负中央电视台节目播出、信号调度管理、通信、网络系统等业务,是全台电视信号的集散地、节目播出和通信网络中心。节目制作区位于基座及地下部分,主要承担台内非新闻日播类综合性节目的制作,区内包括演播室、各种库房、后期制作机房等业务用房及相关配套机房等设施。节目制作区将局部对外开放。电视文化中心是中央电视台面向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