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是研究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高中的时候我们要学习的地理内容是非常多的,你知道必修二有哪些地理知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1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13、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生活或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
14、合理人口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重要性:
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16、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平衡生态,又不断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7、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平原地区)、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1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水平;
(2)历史因素;
(3)种族或宗教因素;
(4)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1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
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
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0、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
超大城市(1010万以上)、特大城市(500-1010万以上)、大城市(101-500万)、中等城市(50-101万)、小城市(500万以下)城市人口规模
21、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23、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24、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24、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发达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2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
⑴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⑵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的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⑶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运动;
⑷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
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