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豆异黄酮
班级:食品科学姓名:学号: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广泛营养学价值和健康保护作用的多酚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丰富。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分布及理化性质,概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以及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2006)。人体摄入异黄酮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释放游离形式的异黄酮苷原,并在小肠上端被机体吸收或转变为比雌激素活性更高的代谢物,如雌马酚。人体试验表明大豆异黄酮吸收率约10%—40%。吸收的异黄酮大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量与硫酸结合,结合型产物在结肠微生物产生的结合物酶作用下去结合,产生苷原再吸收入血。其它大部分将被肠腔内的微生物通过杂环裂解的方式降解和代谢,并最终由尿液排出。
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证明,大豆异黄酮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如雌激素样作用、抗癌作用、防止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活性、预防骨质疏松症和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等。同时大豆异黄酮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被吸收的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植物雌激素功能和抗氧化功能(唐传核,彭志英,2000)。
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的活性组分染料木黄酮(Gen)和黄豆貳元(Den)在结构上与哺乳动物的雌激素雌二醇相似,都具有雌激素的活性基团二酚羟基,它可与生物体内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结合而表现出一定的雌激素功能。由于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与ER的结合力和甾体雌激素与ER的结合力相比低近千倍,因此,其结合后的潜在健康效应存在U型剂量效应关系,即低剂量时由于它与雌激素竞争结合ER而降低了雌激素活性,因而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而中剂量时可产生一定的雌激素活性,高剂量时,补充的大豆异黄酮则可活化因雌激素水平限制而未能活化的ER,产生雌激素增强效应。这种U型剂量效应关系使得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的多种功能(王兆梅,李琳,2001)。有如下具体功能:
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单位体积内骨质、骨小梁的减少而引起骨的退化性改变,从而骨脆性增加,易发生疼痛和骨折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骨骼疾病。而大豆异黄酮对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主要是它的弱雌激素作用。临床上,对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实施雌激素补充治疗,骨量的减少得到了明显的抑制,骨折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而且大豆异黄酮对钙的代谢也有重要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可以减少尿中钙的排泄,而除去异黄酮的分离蛋白则没有这个作用,即在同一蛋白水平下,尿钙的排出与蛋白种类无关,只是与其中所含的异黄酮多少有关(高秀芝,刘慧,丁雪莲,陈庆森,2004)。
抗癌作用:植物异黄酮的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来实现的:一是大豆异黄酮的抗雌激素作用,能抑制一些依赖于雌激素生长肿瘤的繁殖;二是其对肿瘤细胞合成过程中所需的
酶,如酪氨酸激酶拓扑异构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是在癌细胞繁殖阶段,大豆异黄酮有明显抑制肿瘤血管增生的作用,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四是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能减轻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防止细胞突变和癌发生。植物异黄酮的抗肿瘤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对激素有依赖的肿瘤上,如乳腺癌(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明此点,同时对其它一些肿瘤,如胃肠道肿瘤、肝癌、前列腺癌等也有抑制作用。(孙军明,1996)
预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