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横沥牛墟与牛墟文化节的情况汇报
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现时为广东省最大的活牛交易市 场,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以牛只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声 名远播。为了大力推动我镇牛文化产业,带动商贸、旅游的发展, 2010年镇委镇政府决定于每关于横沥牛墟与牛墟文化节的情况汇报
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现时为广东省最大的活牛交易市 场,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以牛只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声 名远播。为了大力推动我镇牛文化产业,带动商贸、旅游的发展, 2010年镇委镇政府决定于每年牛生日(农历十月初一)当月举 办百年牛墟文化风情节。为了办好今年的文化节,现就横沥牛墟 和牛墟文化节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横沥牛墟的基本情况
横沥牛墟现时位于横沥镇骏马路,命名为“横沥牛行”,由市 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横沥牛墟交易场所占地面积19980平方 米,常有牛只上千头。每逢墟日,来自山东、安徽、湖南、广西、 福建、云南、越南、老挝等地的牛客们便赶牛至此,参加这里的 牛只交易。
横沥牛墟,又称“横沥三六九”。过去,由于交通工具欠缺, 人们通过水运甚至徒步把牛只拉到各大牛墟交易,因此横沥牛墟 定于每月农历尾数为3、6、9的日子作为交易日,直到改革开放 后改为新历。
1、上半年牛只成交总额约5亿元人民币
据横沥牛行昨日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每个墟(如3、 6、9三天为一墟)的成交总量平均为1218头。从5月1-26日, 进入牛行交易场的共有9848头,成交的有8454头。上半年, 从2012年1月1日至5月26日止,横沥牛行进场的牛只总量 为53254头,成交的共有52252头。据了解,目前每头牛的交 易价格至少为8千至1万元不等,上半年的成交总额大约为5 亿元人民币。
改革开放前后,横沥牛墟曾与鹤山沙坪、山水西南的牛墟交
易市场并称为广东三大牛墟。但1992年出版的《广东省农业志》 数据显示,横沥牛墟被专家认定为全国四大牛墟之一,其交易量 为广东之最。
目前 横沥牛墟交易的牛只多数为饲养了 3至4年的成年牛, 几个月大的幼牛交易量甚少。过去交易的牛只为耕牛,现时全部 以肉牛为主,品种包括黄牛、水牛、壮牛等。大部分销往港澳台 和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的肉牛食市。
2、横沥牛墟的历史渊源
,相传在公
,励精图治,
全国各地的
横沥牛墟的出现绝非偶然。据老牛经纪介绍说 元1470年7月,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他勤于政事 驱除宫内奸臣,扭转了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不久, 农业得到重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据《横沥镇志》记载,横沥镇是一处潜藏在珠江三角洲腹 地的文化古镇,寒溪河纵贯小镇这块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历 史中也因有了这条河,一度成为贯通省城的水运枢纽。河面早在 明朝初期已聚集小艇、木帆船达万艘之多。在船来船往间,有一 天,一位商客从河渡拉上几头牛到岸边叫卖,并向人们示范耕牛 拉犁的做法,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耕牛交易由此出现。到了 公元1505年5月明孝宗去世,人们为了纪念明孝宗在任期间对 农业的贡献,决定把牛的交易市场命名为“牛墟”,“横沥牛墟”由 此而来。
3、横沥牛墟今年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2011年10月,我们通过大量翻查历史资料,最后在【康 熙】《东莞县志》第64B页里发现记载有“二月望日山谷民大集 三角山唐家村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