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石油价 1985 至 1994 年间的波动幅度
高于其它 9 种产品的波动,并且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其中 6 种。他们认为由于地理分
布的不均导致的高额运输、储备成本及石油精炼设备的资产专用性等主要因素,决
定了石油价格的高波动性。Plourde 与 Clem 研究结论相异的原因之一是二者研究时
所处历史时期的差异。Pindyck(1999)分析了 1870 至 1996 年间原油、煤炭及天然
气价格的变化情况并设计了一种计量长期中波动变化的方法,然而没有对其波动关
系给出明确结论。
Regnier(2006)使用了美国 PPI(Producer Price Index)自 1945 年 1 月至
2005 年 8 月间的月度数据,检验与能源相关的初级品及工业制成品价格的波动关
系,得出了与以前的研究较为接近的结论。Regnier 认为石油及能源价格的波幅在
1973 年的石油危机后开始加大,然而同期所有产品的价格均发生了大幅度上升,这
也部分解释了 Clem(1985)的研究结论。但是 Regnier 同时指出,到 20 世纪 70 年
代末期石油价格并没有如同其它产品价格那样回到 1973 年前的水平,反而波动更加
剧烈。1980 年代中期石油价格的波动超过了其它大部分初级产品的波动并延续至
今。其研究认为从 1986 年开始,石油价格的波幅超过了 95%的美国国内生产的并
且计入 PPI 的商品,而至今石油价格的波动仍超出 65%的初级产品价格波幅。我们
认为 Regnier 只使用了 PPI 的分组数据而未细化到产品数据并且类别范围过于宽
泛,如对产品价格波动的比较中既涉及到了能源产品和初级产品,又涉及到含耐用
品的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这种比较可能重复计算了能源价格成本。此外
国内学者多从商品期货与经济增长、单一商品期货与现货关系等角度进行研究,鲜
见对诸多初级品价格关系的分析。本文则力争从这一角度对众多初级品间的价格关
系及其互动影响作深入探讨。二、数据及计量方法
(一)数据分类、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初级产品主要是以农产品及矿产品为主要代表的产品类别,但是国际组织对初
级产品的划分存在一定交叉。如按照联合国制订的 SITC 第四版(Rev. 4 2006)分
类标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10 大类。普遍认为其中前 5 大类是初级产品,而后 5 大
类为工业制成品。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定期公布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以非
燃料和燃料进行大类划分。在非燃料类别下主要分为农产品和工业投入品,工业投
入品中又包括农业原材料和金属制品。在 SITC(Rev. 4)中金属制品则属于第七大
类工业制成品。此外以往的文献中在研究时多使用由美国劳工部每月公布的“生产
者价格指数”PPI 作为数据的来源。而 PPI 是一族指数,是原材料、中间品和产成
品的三个生产环节及过程中的 PPI,而初级产品却可能分布在三个 PPI 之中。
考虑到不同的分类体制及以往文献的商品选择,本文的研究中“初级产品”的
选择力求以明确的商品类别划分作为数据的分类依据,以 IMF 网站公布的初级产品
价格指数及价格构成(1980:1-2006:12)月度数据作为数据分析区间和数据来源,
对主要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类考察,其分类见表 1。此外本文所
使用的原油价格数据为 Brent、Dubai、WTI 三地原油现货价格的均值并使用当期美
元加权贸易汇率指数调整,样本区间及样本点同上述 14 种商品。故此本文中初级产
品的选择为具有特定品质、规格及价格形成机制的标准国际贸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