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哈尼族风俗习惯礼仪精选2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哈尼族风俗习惯礼仪精选2篇.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8/3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哈尼族风俗习惯礼仪精选2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哈尼族风俗****惯礼仪精选2篇
民俗风情 篇一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俗。届时,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喧闹异样。每逢新春叫到。野兽吓着,雷响惊着和跌倒过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让魂在受惊处躲下。认为叫过,人的身体会强壮起来,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着簸粪,用干芦苇或易燃的树条扎成火把,点燃后从家里往外撵,把灾难和鬼怪邪魔撵出去。然后把火把绑在树上,求火把神护佐庄稼和牲畜成长得好,不遭虫灾,不得病。
吃新谷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根据老规则,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闻,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肯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望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十月年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详细日期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根据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实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农历十月,稻谷刚进仓,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烤制香甜的“闷锅酒”,打算选属龙日过年。过年的头天,人们把家里屋外、寨子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洗澡换衣。
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安排,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祭过龙树、寨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后,街心酒宴起先。各家把最好、最拿手的菜端上桌进行竞赛,看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做得丰富。先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入席,然后大家坐在桌子两边向老人敬酒,接着相互敬,庆丰收,祝全寨平安、来年风调雨顺,大家同心同德再夺丰收。酒足饭饱后,年过半百的妇女拿起宴席上的碗跳起碗舞,姑娘们砍下棕叶跳起棕扇舞,直到太阳落山。宴火点燃时,男人们敲起芒鼓,跳起神奇的芒鼓舞,人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直到其次天早晨才安静下来。节日里阖家团聚,还邀请旁边其他民族的好友参与。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殊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解并描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颂丰收的喜悦。










这时正是大春上场,厩中猪肥的季节,有条件的人家都杀牲,舂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黄糯米饭献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着新装,亲友们相互走访;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这个节日里请媒人去说亲,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和粑粑回娘家献祖过年;村里的老年人轮番着到接到订婚礼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共享一些礼品。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节里常常整个家族聚会餐(自带食品),另外还有一种特别的风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们,要集于村外山野里相互诉说自己的新婚生活,而严禁男子偷听。
婚俗 篇二
由于哈尼族多以亲情结寨而居,长期养成了尊老爱幼、扶弱济贫、互助互帮的道德风尚,至今民间还流行着“敬老节”、“祭母节”等民族节日。在与他族的交往中,哈尼族非常讲究礼貌,热忱好客。特殊有情趣的是他们与傣族之间结成的“牛亲家”。早春季节,热坝河谷地区青草茂密,气候温柔,是傣族耕种早稻的大忙季节,耕牛由傣族“牛亲家”喂养运用。夏秋两季,坝区气候燥热,山区则风和气爽,草木青青,是哈尼族栽种水稻,或迎接收割的好时间,耕牛便由哈尼族喂养运用。入冬又把耕牛赶下坝区避寒。双方世代交往,同舟共济,彼此密切地互称“牛亲家”。哈尼族在人际交往中,也非常讲究待客的礼节。他们认为客人到家来是“格朗”(华蜜和祥瑞)来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