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
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
近期地产政策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
一)央行近期出台的相关金融政策费。对贷款购买住房的个人,在还款期限内,工资中用以偿还住房贷款本息的部分,不计入个人所得税计征基数。购买商品房首次用于出租的,减半收取租赁手续费等。
◆厦门。厦门市调整购买商品住房入城镇居民户口的政策门坎——凡在厦门岛外同安、翔安两区购买商品住房的,除享受原有的“购房入户”政策外,如果购买70—80平方米商品住房,还可办理不超过2人的常住户口。
◆长沙。而同是作为二线城市的长沙,则在7月下旬降低了二手房交易税费——由%降到%,同时将保障性住房分配货币化,凡是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的无房家庭,如果今年购买普通商品房,每户将获得补贴8万元。业内认为,这些政策都是在鼓励和促进房地产交易。
现象分析:
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持续近几年的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过热、过快发展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整体市场萎靡,成交量萎缩,市场观望气氛浓郁,购房者信心不足等。这样的市场环境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近期国家两率下调、调增银行信贷额度等一些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各地方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托市”举动,尽管对市场的支持力度有限,但政府的“托市”行为对于购房者的市场信心的恢复和重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四)房地产政策回暖面临的舆论环境不乐观
8月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述评称,目前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还是需求层面,都不支持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在长达10年的房价上涨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向理性回归。
国家统计局提醒,房价涨幅虽已放缓,在房价的理性回归没有到位、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础就不会稳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预期也难以真正乐观起来。
国统局该言论一出,即遭遇网络上“看淡房价”人群的强烈攻击。可见,目前任何有关房地产松动的言论,仍遭遇舆论强压。
从目前趋势看,在实质投资放缓、楼市缩量严重并持续下,中央有关“房地产稳定健康”的基调,已经显示出政策松动迹象。但政策回暖面临的舆论环境不理想。
?
?
二、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一)北京
1、京人均GDP将超八千美元——楼市消费阶段面临变局
据“北京经济发展战略及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披露的数字,北京今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万亿元,人均GDP从2001年的3,262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7,654美元,今年将超过8,000美元。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住宅需求与人均GDP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在800-4000美元时,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期;当人均GDP进入4000-8000美元时,房地产进入稳定快速增长期。当一方米之前,城镇居民将保持旺盛的居住需求。从全球的房地产历史来看,当一个城市的人均GDP在8000美元之上时,新房销售将会出现问题。
从单纯的名义人均GDP来看,北京的住宅市场似乎正在接近一个相对敏感水平,而且也有数字显示目前北京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了30平方米。不过,统计数字是基于常住人口计算出来的,而北京是一个外来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加上今年通胀高企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实际人均GDP可能与名义人均GDP存在一定的误差。
无论如何,人均GDP来到8000美元左右,意味着房产市场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可能性增加。不过,京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财富集中度较高,更多的外来人口也创造了更大的人口红利,相比深圳(名义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等投机程度更高的城市来说,北京住宅市场仍处于相对理性的阶段,虽然在调控氛围下今年的楼市景气程度显着下降,但阶段性调整后,京房地产市场仍具备“较快增长期”的条件。虽然不排除市场扭曲后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但“高速发展期”渐行渐远的趋势却无法改变。
?
2、央行报告预警北京房贷风险
近日央行发布关于《2008年上半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信贷形势分析报告》,对北京市场的房地产形势进行探析。
《报告》提醒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房贷三重风险:一是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趋紧可能造成开发贷款不良率上升;二是房价低迷可能造成个人住房贷款违约增加;三是预售资金管理缺位可能会产生信贷资金风险。与此相适应,央行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查及贷后管理,避免向还款能力较差的借款人发放“次级”住房贷款。同时,完善预售资金监管制度,防范企业转移和挪用预售资金。
截至6月底,中资银行各项人民币房贷不良率为%,比上年末微升个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