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临床儿科杂志: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一)产后尽早开奶、坚持纯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第1页,共81页。
第2页,共81页。
作者: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
来源:临 h要得到吸吮一次);必要时(如婴儿吸吮次数有限时),可以通过吸奶泵辅助,增加吸奶次数。母亲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分娩后要合理安排产妇休息、饮食和宝宝喂哺,处理好休息、进餐与亲子接触、吸吮母乳之间的关系。
第16页,共81页。
精神放松、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产妇应从生产的辛苦中多体会生育的幸福,愉悦心情,享受哺喂和亲子互动。此外,在孕期就需要充分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得到周围亲朋、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这也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必需环境。
第17页,共81页。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乳汁分泌充足:
①婴儿每天能够得到8~12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
②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③出生后最初2 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1、2 次;
第18页,共81页。
④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3 天消失;
⑤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
⑥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匙;
⑦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4~ 10次。
第19页,共81页。
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 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
第20页,共81页。
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质量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 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 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应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第21页,共81页。
①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 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 个月。
②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 ~8次或更多。
③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④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 月龄前添加辅食者,应咨询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第22页,共81页。
婴儿摄乳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婴儿自身的营养需要。母乳喂养时,不需要将乳汁挤出称重来估计婴儿的摄乳量,可通过观察婴儿情绪或尿量来判断母乳摄入是否充足。一般来讲,如果婴儿每天能尿湿5、6 个纸尿裤,就说明婴儿是能吃饱的。
第23页,共81页。
此外,可通过称量婴儿摄乳前后的体质量来判断。婴儿体格生长可灵敏地反映婴儿的喂养状态,可通过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来判定婴儿较长一段时期的摄乳量。定期测身长、体质量、头围,标记在WHO儿童成长曲线上,就可判断婴儿的成长是否正常。只要婴儿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其饮食量足够。
第24页,共81页。
虽然母乳充足,但有些情况下乳母无法确保在婴儿饥饿时直接喂哺婴儿,如危重早产儿、乳母上班期间等,此时只能采用间接哺喂方式。需要间接哺乳时,建议乳母用吸奶泵定时将母乳吸出并储存于冰箱或冰盒内,一定时间内再用奶瓶喂给婴儿。吸出母乳的保存条件和允许保存时间见表1。
第25页,共81页。
第26页,共81页。
注:
①保存母乳时,无论室温、冷藏或冷冻保存,均需使用一次性储奶袋或储奶瓶,或使用经严格消毒的储奶瓶,不要用玻璃瓶,以防冻裂。保存母乳时要详细记录取奶时间。
②冷冻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宜置冰箱冷藏室解冻,在冷藏室不要超过24 h。解冻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冻。
③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先将储奶袋或储奶瓶置温水加热,再倒入喂养奶瓶。对早产儿可在储存母乳倒入喂养奶瓶时,加入母乳添加剂,混匀溶解后再喂哺婴儿。
第27页,共81页。
以下是关于母乳喂养的一些误区:
①吸出乳汁再用奶瓶喂哺,可以很容易判断婴儿摄乳量;
②为了减少婴儿感染风险,喂奶前需要消毒妈妈乳头;
③有些妈妈的乳汁太稀、没有营养,需要添加奶粉补充营养;
④母乳喂养过频会使婴儿发胖;
⑤新生儿出生后可暂时用奶粉喂养,等待乳汁分泌。
第28页,共81页。
3. 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