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阳光住宅
日前,偶然撞入目光的一段新闻文字震动了我。那是关于“流水别墅”水上平台出现严重裂缝而紧急整修的报道。
流水别墅,这一建于美国宾州的现代建筑名作,是大师赖特留给建筑历史的一份住宅经典。
每每在构思住宅设计之时,流水别墅就会在我脑海中浮现。尤其那两爿水上平台,沐浴在阳光之中,悬展于清溪之上,散落着斑驳树影,凝神静息,恍若禅境。其情其境,在记忆中挥之不去,为之心动。而今完美的破损自然留给虔诚的建筑追随者心中难以愈合的深深遗憾。
流转的阳光,流动的空间,流水的声响——流水别墅,实现了阳光住宅所向往的一种境界,一种居住理想。我想起一首关于阳光的诗:
……那是苔痕斑驳的弄巷
暮秋的藤萝偎依着篱窗
垂悬的阳光
是我慵懒的吊床
我迷离徜恍
酣梦黎明懵懂的天堂……
诚然,有情趣的居住怎能没有阳光?
从伤感与玄想中拉回目光,我看着窗外对面住宅楼拥挤的窗洞,想到每日上班途中在眼前络绎不绝地正在新建的城市集合住宅楼群,想到这座自己生活着的、住宅楼群已经密如蚁织的超大城市,我感到有些被挤压的感觉。此刻,过多地品评几万里外一处超级豪华别墅,对于我始终关注的国人住宅问题,未免有些不着边际的奢侈。
阳光住宅?
住宅的主要空间能够充分享有阳光,这是住宅空间健康自然生活状态的一项基本品质保证。作为建筑师,在我看来,阳光住宅首先是城市的住宅总体要在整个城市的大体系上有一个优秀的总体发展规划,要深思熟虑、论证成熟。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其中,城市设计角度的规划控制与日照法规的执行尺度是其中最为欠缺的两项关键内容。譬如:由此两方面审视,即使不考虑更为复杂的历史城市风貌保护问题,仅从单纯地满足居住功能角度考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一梯超多户数、体型超大超厚的巨型塔式高层住宅在北京的过度泛滥就是典型的住宅规划失控与畸形发展。这类塔楼中,大量住宅通过微小的前后错落或是狭缝间隙,侧身祈求着那转瞬即逝的可满足“户户朝阳”的可怜一丁点儿阳光。这些行将沦为“贫民窟”的城市巨型垃圾箱随着京城市民对于住宅建设的空前需求而以空前规模发展,业已引起国内建筑界人士的广泛忧虑并受到激烈抨击,但现今仍被急功近利的贪婪开发商继续着大量克隆。再如:吞噬阳光的巨型塔楼之外,北京住宅市场蛋糕的另一大块——板式单元集合住宅过度僵化的南北向行列式规划排布也成为被国内建筑师普遍诟病的另一积弊所在。这种模式,阳光在理论上得到了满足,但是,住宅室外空间的多样性不复存在,呆板的阳光成为视觉与情感上的败笔,也使国内现行的日照法规及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执行水准大受质疑。
阳光住宅?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需要宏观,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则更需要细微。
阳光住宅需要住宅与阳光能够尽可能多地亲密接触、亲密无间。于是,我审视自己所住的斗室,捕捉着住宅内外阳光可及的地方。窗户,是阳光可以穿行的室内外透明界面,是住宅的“明眸”。简陋者,就是在国内住宅中最常见的“窗洞+ 窗下墙”形式,这种形式,虽然与传统的散热器配合默契,但居室处处如斯,就难免失于界面单调,比例呆板,缺乏情趣。对于住宅理解的不断深入,使普通购房者不断产生新的需求,进而促使建筑师不断进行新的创造:在空间上,从普通的平面窗两度空间发展为“飘窗”、“凸窗”等三度空间;在形式上,从“窗洞+窗下墙”的半截窗到纯粹利落的落地窗,从居中方正的方块窗到侧立修长的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