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县人禽流感防治方案
县人禽流感防治方案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1878年首发于意大利,当时称为鸡瘟,19其病原体首次被除数人发现,称为真性鸡瘟病毒,1955年经血清学证实其致病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但在1997年,香港首次报道发生18例h5n1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其中6例死亡,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1997年后,世界上又先后几次发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2月,在香港发生2例h5n1人间禽流感病例;2-7月,在荷兰发生83例h7n7人间禽流感病例;1月,在越南发现可疑的h5n1人间禽流感病例,在已死亡的病例中,已有5例得到实验室确诊。预示着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已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
7—11月全球已有14个国家发生禽流感疫情,我国有8个省份发生禽流感疫情。为做好人间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人禽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防治原则
以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为原则,采取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救治病人,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二、定义:
1、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根据其病原体类型,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引起暴发和流行,甚至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并可感染人,引发人禽流感。
2、人禽流感: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简称,主要是指a型禽流感病毒h5和h7亚型中具有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
三、病例的确认
首例人禽流感疑似病例需由省级专家组初步判定;人禽流感病例由卫生部组织的人禽流感防治专家组进行最终确认。
三、防控措施
(一)、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
各医疗保健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居室通风,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二)、免疫预防
对学校、托幼机构师生及从事家禽(鸡、鸭、鹅)类饲养、销售和屠宰等重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免疫接种。
(三)、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疾控机构要与动物防疫部门形成合作关系,密切与农业水利、工商部门联系,加强信息沟通,互通疫情,摸清辖区内禽鸟类养殖场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