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保险业的科学发展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保障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转轨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主要分为三个基本阶段:1949-1985年的“传统体制”阶段;1986-1995年的“社会统筹”阶段;1996年至今的“统帐结合”阶段,这个阶段正在进行之中,未来完善和改革的方向正在酝酿探讨阶段。商业保险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补充,要使得社会成员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收益,化解不测灾害对社会成员的人身、财产的侵蚀风险,就必须依靠发达的商业保险。而对中国保险业来讲,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全行业的发展,实现保险业的科学发展,是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要实现保险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去落实与实施。
 
经营方式的转变是保险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个人对政府产生较强的依赖,政府成为“万能的政府”,因此,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对通过金融手段分散和化解企业资产风险,在思想意识方面几于空白。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已进行了20多年的今天,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有政府对企业资产风险买单的思想,至于普通百姓,就更是如此。虽然通过改革开放,已促使政府在一些保障领域逐步退出,并初步形成了个人、企业、政府联合承担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个人医疗保障、基本养老金保障等,同时个人也开始介入寿险商业保险市场,但对于个人财产利用金融手段来防范风险的意识仍然淡漠。很多老百姓宁可采取其他手段分散个人家庭财产风险。中国的保险业就是在这种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上发展和运行的。市场营销和展业的困境,使得保险公司往往是采用人海战术来开拓市场,这促使大量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保险营销行业,部分营销人员为了扩大业务,肆意夸大保险责任,造成公信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保险业发展的难度。
 
目前,中国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依靠高投保、人为地限制赔付率来保证的,在利用所获取的保费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产生公司利润方面,与国际保险业仍有较大差距。这样必然导致国内保险公司以价格战获取市场份额,以各种各样的免责条款来降低赔付率。价格战最终将导致保险公司利润减少,同时风险加大,其累积效应将会导致公司倒闭。人为地制造较低的赔付率,将逐渐弱化保险化解风险的保障功能,使得社会各生产部门,特别是个人远离保险市场。如此,保险行业陷入困境就不难理解了。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化解不测灾害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侵蚀风险,利用金融技术,使不测灾害给社会各个元素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来自于服务佣金、资本运作的利润、产品设计所可能产生的低赔付利润。保险公司是金融服务行业,因此其利润必须是在完成服务以后的结余,而不是通过弱化或免除服务责任人为设定公司利润范围。在以往中国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下,其利润来源主要依靠产品设计所可能产生的低赔付利润,而由于这种利润是不确定的,因此只有人为地设置免除责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