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川区第二中学语文标准教案设计
备课老师: 吴向霞 时间:。19 第 13 周 2 课时 授课班级: 八年级
课 题
《使至塞上》《白雪歌》
课 型
拓展阅读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培养欣赏品味诗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  作者介绍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和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土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
“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  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1、 播放录音,。
2、 读准字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ó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二)整体把握
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 诗歌是从哪里开场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场。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
—考虑: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突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
2、  赏析诗句
(1)朗读咏雪部分——考虑: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说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昂扬乐观的精神
——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读咏雪部分——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学生答复,老师穿插评价: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将军"和“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从侧面来描绘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
    (“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大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