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周庄水韵》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今天这么热的天,大家在这里比赛,很闷热。请大家随我到一片清凉地吧---周庄走一走。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当中《周庄水韵》的作者更是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经过第一课《巴东三峡》的学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应该再加深对游记的理解,学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爱乡意识。
根据大纲及本单元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将这一课安排为两课时,下面是我确定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较全面地了解周庄的现状。(要求上课之前上网去查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的确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身处农村,很少游历他乡,现有的认识水平不够理想,本课的语言清新优美,修辞的恰当应用,这些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极有帮助。同时,本文是篇游记,学生以前接触较少,对游记的写作方法不甚了解。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走出课本,能将人文价值的评价迁移到家乡名胜,而这方面学生也是较为薄弱的,也是个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这一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难点:1、学习写作方法。
      2、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说教法
重难点既然已经圈出了,那又该如何来突破呢?想了想,决定采用以下方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学。文字毕竟是抽象的。因此我设计用多媒体展示周庄的美景,先让学生对周庄有一清晰、鲜明、深刻、直观的印象,再由此迁移到文字上的周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突破重点也就不难了。
2、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认知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赏析,最后再评价。引领学生走进课本,亲近周庄,走出课本,评价周庄,评价现实。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对比法。他乡有周庄,我乡有仙字潭。但由于家乡相对闭塞,不比是较不出真知的。因此我设计用多媒体将两者进行横向对比,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知人论世,学会对课文评价,学会对现实评价。
三、教学设计
1、对比激趣,导入新课(5分钟)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有一重任---那就是将学生分散思维聚拢,拉回教室。所以我设计这样一个开头。
播放周庄、威尼斯“水乡、水城”特色的几幅画。并提出疑问:二者有何不同呢?
用美景将学生的思维拉回。
激趣:有国人爱把江南水乡比做是东方的威尼斯,我觉得不妥,你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吗?江南水乡有几千多年的历史,而威尼斯却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岂不是说老爹像儿子吗?(设计这一题一是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景物是各有千秋的,有个性才有欣赏点,二是引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不能老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2、复习—巩固整体感知,亲近周庄(5分钟)
①、老师提问:周庄给大家留下什么总体印象?文中写了几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每次游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