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埃博拉病毒解析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79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病毒解析课件.ppt

上传人:kang19821012 2022/8/5 文件大小:7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病毒解析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Ebola
埃博拉病毒
第1页,共20页。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是刚果的一条河流,1976年首宗艾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 ),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面隔膜炸裂
血细胞
血细胞
复制
血细胞
死亡凝结
血细胞
死亡凝结
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说把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
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传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会传染。
第10页,共20页。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尸体部分残骸
第11页,共20页。
控制病毒传播及治疗的措施都是极其有限的!
主要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防护:
1、凡怀疑患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疑似病例,必须立即与其它病人隔离开来,执行严格的隔离看护,疑似病例的观察时间,要求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接触后3周。
2、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要求被严格观察,偶尔的接触也应该处于警惕中。
3、静脉输液和处理分泌物等高度危险的操作,应该在严格隔离保护条件下进行。医院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最高级别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搞好隔离防护。
4、 死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的人应立即埋葬或火化,处理人员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准防护。
第12页,共20页。
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哥德巴赫猜想”。
——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
《极度恐慌》1995
(以非洲真实的埃博拉病毒传播情况为背景拍摄的科幻动作惊悚片)
游戏中幻想的埃博拉患者活死人状态
《极度恐慌》1995
(以非洲真实的埃博拉病毒传播情况为背景拍摄的科幻动作惊悚片)
第13页,共20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第14页,共20页。
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第15页,共20页。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第16页,共20页。
病理特点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第17页,共20页。
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各省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监测,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的人员信息,参照《埃博拉出血热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方案》(附件1)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追踪、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离开疫区满21天。相关信息报告要求和方式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 (二)密切接触者管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