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煤矿井下联合排水试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煤矿井下联合排水试验报告.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7/17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煤矿井下联合排水试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4--二--2
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试验单位: 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
试验设备: MD85-45×3型
试验日期: 2014年4月5日
试验周期: 一年
目录
第一章水文概况----------------------------------1
第二章开采现状与涌水因数分析--------------------6
第三章雨季前后矿井涌水量------------------------8
第四章排水试验----------------------------------9
第一节井下水泵房联合排水试验总则----------------9
第二节具备联合排水试验的条件--------------------9
第三节联合排水试验措施及要求--------------------9
第四节排水试验指挥部----------------------------11
第五节井下水泵房排水系统的简介------------------11
第六节联合排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
第七节联合排水试验记录--------------------------13
第八节联合排水试验测定结论----------------------14
第九节试验结束----------------------------------15
第一章水文概况
一、气候条件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根据大方县气象局资料,℃,1月份最低气温为-℃,℃,无霜期为每年265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1181mm,雨季多集中在5月~9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mm~680mm。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矿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烈度不超过Ⅵ度,属稳定类型,对矿山建设危害性不大。
二、水系及主要河流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区域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的地下水补给、迳流区。所处位置属赤水河和六冲河之分水岭地带,区内地形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栖霞组、中统茅口组上统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关岭组、永宁镇组、夜郎组二段的灰岩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
区域的侵蚀基准面为北西面的马场河,河面海拔标高+885m,为最低侵蚀基准面。
碎屑岩分布面积相对较小,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一段、二段的粉砂岩、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
区域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10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1~3次峰值,11~次年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4-5月降为最低值。
区域内龙潭组煤矿床上覆为长兴组中等岩溶含水层,是开采M8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破碎带、采矿裂隙等导水通道向深部煤层井巷涌入。煤矿床下伏地层为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当开采下部的M4、M3、M2煤层时与矿床水力联系密切,下伏含水层将成为矿井的充水的主要来源,从而威胁到煤矿床的开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加大,特别是在深部采煤时,岩溶水有突入矿井的危险,应严防茅口灰岩强含水层的地下水。
(二)区域含(隔)水层
1)第四系(Q)
矿区第四系,零星分布于井田内的冲沟附近,主要为残坡积层,由风化的岩石碎屑组成,由于分布面积小、厚度小等特点,厚度0~5m。富水性差。
2)夜郎组(T1y)
大面积出露于井田中部的向斜轴附近,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砂泥岩,灰岩中岩溶发育。该组底部有10~20m的薄至中厚层泥岩、砂质泥岩,是较好的隔水层,其上为100m左右的泥灰岩,使上部的岩溶含水层与龙潭组煤系地层水力联系不明显,但煤矿大面积开采形成裂隙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