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讲
珍珠贝的养殖
与珍珠培育
第一节 珍珠贝的主要种类和形态
珍珠贝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珍珠贝科(Pteriidae)。3天,大量产卵。
第二节 珍珠
一、珍珠的定义
珍珠是由珍珠贝或其他一些贝类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一个核心累积而成的,为圆形或其他形状。
二、珍珠的性质
与贝壳珍珠层成分相似。主要由碳酸钙和壳角蛋白组成。
人工珍珠的碳酸钙比天然珠的多,但缺少碳酸镁。
珍珠层——霞石结晶
棱柱层——方解石结晶
三、珍珠的成因
内因说
外因说
珍珠质分泌组织畸形增殖说
珍珠是由于母贝的外套膜细胞因上述某一原因陷入结缔组织中,围绕着一个异物形成珍珠囊,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的。
四、人工培育珍珠的原理及珍珠形成过程
用人为的方法将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珍珠贝的组织中。使其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产生珍珠。
珍珠囊上皮细胞的变化:
高柱状——壳皮质(壳皮珠、骨珠)
圆柱状——棱柱质(棱柱珠)
扁平状——珍珠质
五、珍珠的种类
珍珠——珠母贝和蚌所产的珠
1、天然珍珠:在贝体内部自然形成的珍珠
2、人工养殖珍珠 :用人为的方法在贝类体
内产生的珍珠。
人工培育的珍珠有无核珍珠和有核珍珠。
(P60表6-4)
第三节 合浦珠母贝的苗种生产
一. 采苗
二. 人工育苗
诱导产卵:
阴干、升温、氨海水刺激法
阴干3~4小时→升温4~5 ℃ →氨海水中30~40'
2. 人工授精
诱导产卵法:
分别收集精、卵
↓
20#筛绢过滤到受精缸(1000-2000ml)中
↓
换水和洗卵
↓
胚胎的筛选
方法
解剖法:
选好性成熟的亲贝,雌:雄 = 4:1或5:1
去左壳、剪去外套膜、足丝、鳃等
分别吸取精、卵或将生殖腺剪碎取精、卵
将卵放入氨海水中(‰-‰ )5~6 '
加入精子
换水洗卵
3. 幼虫和池内幼苗的培育
幼虫培育:D型幼虫→开始附着
幼苗培育:刚附着幼虫→2mm出池苗
步骤
(1)浸泡清池
新池:海水或淡水浸泡3次,10天/次
旧池:清理杂质、附着生物、足丝等
(2)充水 充入育苗池1/3容量的水
(3)幼虫投放
密度:2个/ml左右
直接投放或先放养单胞藻1~2天后投放
步骤
(4)投饵:金藻、扁藻、酵母菌
幼虫期:~
金藻1000~5000个/ml
扁藻2000~3000个/ml
幼苗期:~
扁藻3000~6000个/ml
酵母经研磨、加水、沉淀或过滤后使用。
(5)充气换水
每天充气20小时,换水1~2次(放1/3后加满)
(6)采苗器及投放
网状和片状采苗器同时使用,网状采苗器铺底和池周围,中间吊片状采苗器。
(7)分批采苗,分池疏苗
第四节 合浦珠母贝的养成
二. 养殖设施
1、竹筏
2、延绳筏
3、栅架
一. 场地的选择
风浪较小,饵料丰富,水深在2米以上,,冬季水温12℃以上,夏季31℃以下。
延绳筏
栅架
栅架2
三. 中间培育
1. 出池苗的收集和计量
片状采苗器:洗脱,称重,取1g幼虫计数(个/g)
网状采苗器:剪下不同部位网布各25cm2,计数(个/cm2)
2mm幼苗 3cm种苗
2. 苗笼:由笼框和笼网组成(表6-8)
3. 中间培育的养殖管理
装笼
运苗和吊养
养殖管理
洗笼:1~2级笼,3天1次
3~4级笼,7~10天1次
管理程序
一级笼:2mm→ 3mm,3000-5000个/笼,
20天左右。
二级笼 :3mm→ 6mm,20-30天。
三级笼 :6mm→ 10mm,500-1000个/笼 ,
30天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