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中医内科学第19章呃逆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165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内科学第19章呃逆课件.pptx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2/8/8 文件大小:1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内科学第19章呃逆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呃 逆
第1页,共36页。
、范围、调摄护理,以及研究进展。
,辨证及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目的要求】
第2页,共36页。
【概念】
呃逆是要时查肝、肾功能及B超CT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第9页,共36页。

干呕胃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
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呃逆则是气从膈
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
不能自止。
【鉴别诊断】
第10页,共36页。

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
缓得嗳气声,多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
故张景岳称之为“饮食之息”。
第11页,共36页。
一、辨证要点
1.辨生理病理
若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且无明显兼证者,属暂时的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若呃逆反复发作,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病证过程中,因外感、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而发,可视为呃逆病证。
【辨证论治】
第12页,共36页。
2.辨虚实寒热
虚证:时断时续,呃声低长,气出无力,
脉虚弱。
实证:初起,呃声响亮,气冲有力,连续
发作,脉弦滑。
寒证: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
遇寒则甚,面青肢冷,苔白滑。
热证:呃声响亮,声高短促,胃脘灼热,
口臭烦渴,面色红赤,便秘溲赤,苔黄厚。
第13页,共36页。
3.辨病深临危
老年正虚,重症后期,急危患者,呃逆断
续不继,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
进,脉细沉伏,实无气衰竭,胃气将绝之
危候。
第14页,共36页。
二、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降逆平呃。
第15页,共36页。
三、分证论治
实证
胃中寒冷
症状:呃声沉缓有力,胸膈急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恶食冷凉,喜饮热汤,口淡不渴。舌苔白,脉沉迟。
第16页,共36页。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方药:丁香散
方解
丁香、柿蒂——降逆止呃
高良姜、甘草——温中散寒
第17页,共36页。
加减:
●寒气重者:加吴茱萸、肉桂、乌药;
●寒凝食滞者:加莱菔子、槟榔、半夏;
●寒凝气滞者:加枳壳、厚朴、陈皮;
●气逆甚者:加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
第18页,共36页。
胃火上逆
症状: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
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
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方药:竹叶石膏汤
第19页,共36页。
方解
竹叶、生石膏——清泻胃火
人参、麦冬——养胃生津
半夏——和胃降逆
粳米、甘草——调养胃气
第20页,共36页。
加减
●可加竹茹、柿蒂;
●腑气不通者,用小承气汤,或加丁香、
柿蒂
●胸膈烦热便秘者,用凉膈散。
第21页,共36页。
气机郁滞
症状: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诱发或加
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
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方药:五磨饮子
第22页,共36页。
方解
木香、乌药——解郁顺气;
枳壳、沉香、槟榔——宽中降气。
第23页,共36页。
加减
●可加丁香、代赭石、川楝子、郁金;
●气郁化热者,加山栀子、黄连;
●气逆痰阻者,用旋覆代赭汤;
●痰涎壅盛者,用参芦浓煎探吐;
●瘀血内结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第24页,共36页。
虚症
脾胃阳虚
症状: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脘腹不
舒,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面色苍白,食少
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白,脉细弱。
第25页,共36页。
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方药:理中汤
方解
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
干姜——温中散寒。
第26页,共36页。
加减
●可加吴茱萸、丁香温胃平呃;
●夹有食滞者,加神曲、麦芽;
●脾虚气滞者,加香附、木香;
●中气大亏者,用补中益气汤
●肾失摄纳,可用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还可辨证选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
子汤。
第27页,共36页。
胃阴不足
症状: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
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
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和中止呃
方药:益胃汤
第28页,共36页。
方解
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甘寒生 津,滋养胃阴。
可加枇杷叶、柿蒂、刀豆子以助降逆平呃之力。
第29页,共36页。
加减
●气阴两虚者,加人参、白术、淮山;
●胃火上炎者,用麦门冬汤;
● 肝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
第30页,共36页。
【其他疗法】
较轻者—导引法、取嚏法、指压内关法等
较重者—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