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中西医结合脑梗塞治疗新进展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745KB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医结合脑梗塞治疗新进展课件.pptx

上传人:wwlgqnh 2022/8/8 文件大小:7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医结合脑梗塞治疗新进展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中西医结合脑梗塞治疗新进展
温州市中医院
杨迎民
第1页,共65页。
2
脑梗塞
【概念】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火、痰、瘀、虚、气六端:有无 轻中重
中风病证候量化标准—《中风证候辨证标准》
轻度:7~14分为;
中度:15~22分为;
重度:≥23分为。
中医证候诊断
第16页,共65页。
中医证候诊断
量化研究
风证评分标准
1)48小时达到高峰(2分);24小时达到高峰(6分);病情数变(6分);发病即达高峰(8分)。
2)肢体: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分);肢体抽动(5分);肢体拘急或颈项强急(7分)。
3)舌体:舌体颤动(5分);舌体斜且颤抖(7分)。
4)目珠: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正常(0分)。
5)脉弦:是(3分);否(0分)。
6)头晕头痛:头晕或头痛如掣(1分);头晕目眩(2分)。
第17页,共65页。
证候演化规律研究
急性期——风、火、痰
数日后——火热渐减,痰、瘀为患
恢复期——气虚,阴虚,肾虚
整个病程中——痰、瘀贯穿始终
急性期病机的两个转折点
—风显著下降;痰、火显著上升;
—火热明显下降,气虚阴虚明显上升
—证候组合开始转向单一化。
中医证候诊断
第18页,共65页。
中风病舌脉规律及预后
舌质急性期多为黯淡、黯红、苔黄或黄腻为主;
舌质红绛无苔--阴液不足,内风动越--易复中;
脉象弦滑大者--病虽重,预后尚好;
脉沉细、沉缓、结代者--病多危重,预后不良。
中医证候诊断
舌质—正气—扶正
舌苔—邪气—祛邪
第19页,共65页。
20
【西医临床表现】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TIA或中风。
前驱症状: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情况:相对缓慢,夜间醒来或清晨起来时发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于数日内达高峰,意识清楚,或轻度短暂障碍。
第20页,共65页。
21
 病侧视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同向偏盲(三偏征)。主侧半球受累尚可出现失语,可有昏迷。
第21页,共65页。
22
 主干闭塞则表现为对侧三偏征群。主侧半球主干闭塞可有失语。重者可产生意识障碍。
第22页,共65页。
23
 表现为对侧肢体的运动与感觉障碍,以下肢明显,可伴有尿潴留,肌张力不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还可出现情感淡漠、失语等。
第23页,共65页。
24
主要发生于脑桥、中脑及两侧枕叶。症状复杂多样。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和感觉障碍,眼肌麻痹,瞳孔缩小,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构音困难和吞咽困难。严重者昏迷、高热,甚至死亡。
第24页,共65页。
25
【辅助检查】
(CT):多数24h内不显示密度变化,24~48h,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周围水肿区。 脑占位效应和是否转为出血性梗死。脑干内或直径小于5mm不能显示。
第25页,共65页。
26
(MRI) 数小时内病灶区就有信号改变,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以及腔隙性梗死。比CT更准确。
第26页,共65页。
MRI成像的分类: T1像脑脊液呈低信号影,主要显示解剖结构,病灶多成较低信号。
第27页,共65页。
28
T2像脑脊液呈高信号,病灶呈较高信号,能较好的显示病灶。
第28页,共65页。
29
压水像是在T2像的基础上将脑脊液的高信号变成低信号,而病灶仍呈高信号,使病灶显示更加突出。
第29页,共65页。
30
弥散成像(DWI),又叫弥散加权成像,最常用于脑梗塞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新发梗塞灶呈高信号,陈旧梗塞灶呈低信号。
第30页,共65页。
31
灌注加权成像(PWI)显示局部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  
将DWI与PWI联合起来评价超急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塞、中心区加缺血半暗带、血管再通、灌注减低而无梗塞)。
第31页,共65页。
32
。DWI异常
区域代表梗死核心区,而PWI异常的区域包括梗死核心区、IP(半
暗带)和贫血区,PWI和DWI的不匹配可能包含IP,积极治疗可减
少最终梗死范围。
。多为缺乏侧支循环的大面积梗死
灶,发病早期即为不可逆性损伤。
,或者显示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