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18、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格式:ppt   大小:98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8、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上传人:xxj165868 2022/8/8 文件大小:9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8、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施行

“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从治理国家方面,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问题互研:【一】
“人和”与下文所说的“得道”是什么关系?
答:“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问题互研:【二】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
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问题互研:【三】
文章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答: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的地利条件的优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问题互研:【四】
文章第四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答:运用排比句式,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
进攻
——
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
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
{
}
战争需要“人和”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多助——天下顺之
失道寡助——亲戚畔之
战争事例
治国道理
类 推



结构图解

问题互研:五
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的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字词小结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1、背诵课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
2、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项羽的巨鹿之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
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人和的战争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人心齐,泰山移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人和的名言
课 堂 练 习
1.指出下列 “之”的不同用法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 3)委而去之( ) 4)寡助之至( ) 5)亲戚畔之( )
助词“的”
代词,指代“小城”
代词,代那座城池
动词“到”
代词,代指“失道”“寡助之至”的人
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1)亲戚畔之 __通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