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秋天说课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秋天说课教案.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1/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秋天说课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秋天》的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地位作用
《秋天》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这是何其芳的一首诗,全诗共三节,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通过对幽谷、农舍、牧羊女的描绘,创造了一种清净、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
新教材的编排打破了以往教材的编排模式,淡化了文体的界限,注重了文章内容的相关性。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是写景类的,是由前面第一、二单元抒写人生感悟到本单元抒发对自然的感受,进而过渡到第四单元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是注重诵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深入作品的意境中,品味语言,将自然之美融入审美感悟中,教学中就以此确定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秋天的美。
(2)学生能从中发现表现乡村秋天的物,描绘出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感受发现问题的快乐。
(3)学生能深入探究,品味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的美。
(4)根据理解,背诵课文,进行人文素养的强化。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反复朗读、揣摩、欣赏精彩的句段和词语”。本文虽是一篇自读课,但语言、意境优美,仍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感悟,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的(1)朗读作为第一重点。为了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我把教学目标的(2)作为第二个重点。
学情分析:由于七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还不是很强,再加上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因此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就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因其语言生动,所以很适合朗读,但却不容易理解。如果能够以朗读为突破口,借助于诗、画、音乐的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整节课的教学思路就以“读”为中心,抓住教学的兴奋点“美”,读中感受秋天的美,读中发现景物的美,读中品味语言的美。
本节课我以情景教学法突出第一个重点,以谈话法突破第二个重点,以研讨法突破难点,同时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的出现,力求让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因而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也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整体把握,而不是把一篇篇美文肢解成支离破碎的东西。在本节课上,让学生利用
朗读法,注重个人情感的注入,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利用谈话法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广泛的讨论、发言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通过对问题的发现、探究,使学生不只是学会,而是会学。
(三)说媒体使用
本节课用幻灯片、音乐来辅助教学,设置情景。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用科学化得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把自然景观生动形象地搬进课堂,把具体直观的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情景展现,导入新课
为了能够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有充沛的情感投入,自己先要被文章所陶醉。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尽的美景,春天明媚的阳光让我们陶醉,冬天的济南让我们向往,想感受一下秋的魅力吗?”
【出示画面,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们看到熟悉的画面,马上会引起兴趣。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秋天景色,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后,导入新课: